2012/7/27 兒童青少年早期療育  
兒童青少年早期療育
 
■契約護士 鄭欣怡
踏入精神科服務至今已三年多,看似一個簡單的科別,實際上又可細分不同的專業領域,如:身心病房、老人病房、日間病房、成癮病房、司法病房及兒青病房等。雖然已在精神專科醫院服務三年多,兒青領域從沒接觸過,對於早期療育更是一無所知,原以為小朋友看似很簡單、不困難,然而在實際參訪桃園療養院-小太陽後,才知道原來要矯正一位自閉症孩童的刻板模式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因為當他們的領域被碰觸、程序被擾亂或中斷時所出現的情緒反應遠比處理一般兒童棘手,而其反應便是我們應該要介入處理的部分,多數的孩童當需求被剝奪時總是以哭鬧來表達不滿。未踏入早療領域時,難以想像這群來自星球的孩子是以撞頭、撞牆、倒地、用手槌自己、自我刺激等來呈現不滿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通常其父母若未接受過教育,當在家中面對這樣的情境,往往因受不了孩童以尖叫、自殘的方式來抗議進而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也一步步的讓孩童進入惡性循環,日漸增強了他們不恰當的反應。此時我們專業人員應該教導父母提供安全性的環境、在旁陪伴並且以堅定的語氣告知孩童此行為「這是不對的、不可以的!」每次出現不當行為時,必須不厭其煩的一講再講、一教再教。當家長回到家中沒有教學輔助工具又該怎麼辦?應該如何活用並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讓孩童了解正確的生活規範,好比說公園的遊樂器材便是一個一舉數得的媒介,一來可以訓練孩童手眼協調、粗細動作發展,二來可以讓孩童在遊戲中了解遵守排隊、遊戲規則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在公園裡看到很多小孩玩溜滑梯是以逆向奔跑上滑道再順勢滑下;盪鞦韆不坐著而是站在板子上的舉動,正因自閉症孩童模仿能力佳,所以若我們不在旁教導孩童遊戲規則那麼往後他將會以此模式在公園裡闖蕩。切記,孩童的早期療育黃金時期是6歲前,且絕非早療團隊的責任,不是只有至醫療機構才需要遵守規範、才能夠被教學,父母必須配合,因為孩童最終仍需回歸家庭。父母應該讓孩童去機構化,讓孩子主導所需要的運用在生活當中,如此才不會教出只會插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