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2 是愛還是害  
是愛還是害
 
職能治療師 鄭駿樺
之前常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過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耳濡目染下換成「家有一小,如有一寶」,尤其今年又是中國民俗中重要的一年-「龍」,一窩蜂的想生龍子龍女數以萬計,可是都沒有考慮到生小孩是一時的、養小孩是一輩子的,特別是小朋友早期教育更為重要,因為現在很多家長擔心小朋友輸在起跑點,以及望子成龍心態驅使下,卻把小朋友寵成感覺統合失調的無尾熊,導致於發展年齡卻無法出現應有的言行舉止,與同年齡比較有落差之「全面性發展遲緩」,值得深思!
其實有許多小朋友最常出現就是以哭鬧來達成目的,加上家長千依百順小朋友,導致2歲了還不會說話或出現構音困難,此時家長就會開始很擔心,其實除了少數確診為「發展遲緩」,大多數是因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沒有獲得足夠觸覺、聽覺、本體覺等感覺刺激訓練,無法出現適應性反應(adaptive response),導致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候家長就會帶小朋友去復健科或早療中心評估做早期介入治療,殊不知其實追根究柢的原因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導致,這時候治療師除了提供小朋友感覺統合治療和行為矯治外,往往連家長及照顧者的心態都需要一併衛教;再者有些家長容易有某種迷思-「抱定交給治療老師就對」,結果回家跟小朋友彼此間互動又是另一回事,出現在治療室與家裡完全不同兩種情形,就如同中風患者來復健科才會做練習回到家從不做練習,這樣的效果是有限的!
做家長如果太溺愛小朋友,會造成小朋友太過依賴幾乎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遲緩變成所謂生活白癡,隨著年紀的增長反而會出現智力的退化;過度保護孩子的家庭容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小朋友,目前國內約1/3的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大部分症狀輕微,平常不易看出來,因此建議家長不妨「神經大條一點」,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跑、去跳,接受多元的刺激,不要忘了小朋友的潛能(potential)是無限的、學習能力(learning)快速的、模仿(imitation)能力強,唯有透過不斷練習及與同儕間社交互動才能符合發展年齡行為。研究顯示家中獨子的小孩通常發展較緩慢,而有2個以上的小孩則會發現「老大學會、老二不用教就會」,尤其當小朋友去上幼稚園上學後家長覺得突然間心肝寶貝學會很多,所以適時『放手』才是成龍之王道。
少子化的結果讓家長更溺愛孩子,讓孩子更加恃寵而驕,俗語說:「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台語)」;當家長驚覺孩子已不再是心目單純理想的孩子時,大都為時已晚,乍看之下是父母擔心,其實傷害最大的是小孩,因為會影響小孩爾後身心健全的發展。
【感覺統合異常之行為特徵】
階段:嬰兒期(0∼1歲)
行為特徵:1.是個容易生氣的baby。2.抱起來軟趴趴的。3.可能不喜歡被抱或被揹著。4.很容易受到驚嚇。5.動作發展較慢或動作有發展出來但表現的品質較差。
階段:幼兒期(1~3歲)
行為特徵:1.注意力較短暫。2.動作較不伶俐。3.一點點受傷就很在意。4.說話時構音不清楚或語言發展很慢。5.吃飯常常掉滿地或是弄得髒兮兮。6.會因食物的口感而拒食用。
階段:兒童期早期(4∼9歲)
行為特徵:1.精細動作(畫畫、剪東西、寫字、綁鞋帶、穿衣服)有問題。2.社交技巧較不好。3.很愛哭。4.容易摔倒。5.常常會把東西弄壞或丟到地上。6.活動力高、好動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