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 黑天鵝—完美轉身即逝  
黑天鵝—完美轉身即逝
 
臨床心理師 林希陶
一部電影可以成功,席捲國際。放諸四海皆準的,除了導演與演員是一時之選外,另一個不可輕忽的,絕對是豐富的內蘊。此部電影亦不例外。
此片一看完第一個感覺是,深具娛樂性的驚悚片,力道絕對不下於《奪魂鋸》(Saw)、《絕命終結站》(The Final Destination)這種擺明就是要嚇人的片。但這只是裹了迷人的糖衣罷了,仔細回想才會發現滋味源源不絕的散發出來,就像是嗅覺的記憶一般,無法言語,但卻深藏腦海、印象深刻。
本片主要敘說女主角從小就在過度保護之下,培養成一位專業的芭蕾舞者。每日沒日沒夜的練舞,就是為了能擠入知名舞碼主角的窄門。在新一季天鵝湖的主角徵選上,舞團掀起了巨大的內部競爭,大家都想成為眾所矚目角色。女主角也因為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引發一連串身心反應,也引領觀眾理解疾病是如何展開、進行,並來到最後。
此片一個相當重要的主題是「精神分裂症」的發生,這裡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繪。從前驅症狀開始,被害妄想逐步蔓延,幻視、幻聽似有若無。妄想接二連三的具像化,引領觀者進入主角的世界,在主觀的世界中妄想具有絕對的真實,是不容懷疑與辯論的。肯定有人跟蹤我、取代我,絕對有人要害我、捉弄我,恐懼的陰影撲天蓋地的襲來,哪裡可供我遁逃?
令人讚嘆的是本片對於「精神分裂症」的設定,完全符合心理病理研究與疾病發生學:初發年齡、壓力事件的出現、扭曲的家庭關係、異常的家庭動力、過度情緒的表達的父母(High emotional expression; High EE,意指情緒的表達總是含有恨意與批評字眼)、無法順利與母親分離的孩子、被動的父親角色(本片是完全沒有著墨到父親),相關的危險因子一個不缺。編劇的用心經營於每一個細節,相信在相關資料的收集與研讀上,肯定耗費不少心思。
可能會有部分女性意識者,會批評為何疾病的發生與母親有關係,是否研究有偏頗之類的。但是目前的研究結果就是如此,這也不是女性主義者說個兩句,局勢一下子就能扭轉過來的。這是研究累積的成果,也是為何心理病理學可以邁入科學的大門,而非隨意臆斷與揣測。
此片深刻的描述,必能成為經典名片,也相當適合當成「變態心理學」的課外教材。此部也成為繼《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之後,在描述「精神分裂症」上成為重要的參考資料。觀賞完此片之後,也可以讓後學者很深刻的理解「精神分裂症」與「多重人格」是兩個不同的疾病。
撇開這些專業的知識不談,戲中劇院外的場景,正是林肯中心正門口。林肯中心為紐約最大的表演藝術聚落,算一算有七大棟建築,每一個表演廳都有常設的樂團、劇團或舞團,其中一個就是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由此可知,本片強烈影射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意味不言可喻。頂尖舞團的內部競爭,可不是電影能拍就拍得完的。相當值得一題的是,劇中請來薇諾娜瑞德(Winona Ryder)演出,終場時打出她的名字時,我一時還想不起來她到底演了誰,仔細回想之後才赫然發現原來她演的是過氣的舞者,戲如人生,搬演的角色近乎自況。不過也暗暗替她喝采,至少在負面新聞纏身之際還願意找尋演出機會。
天才不可追求,完美轉身即逝。色調灰黑的電影,敘說著難以逼視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