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3 精神疾病社區關懷你(妳)、我、他(她)  
精神疾病社區關懷你(妳)、我、他(她)
 
職能復健科 精神疾病社區關懷員 王瀅琄
多一分認識,少一分誤解
身處於社會變遷快速與生活壓力遽增的環境裡,人際關係疏離,家庭問題日趨複雜,社會支持系統薄弱,社會政經地位差距拉大,社會心理問題日益增加,精神疾病個案逐年增加,心理健康之提昇及精神疾病之預防,成為我們刻不容緩、急需重視之課題。
行政院衛生署於97年7月4日重新修正『精神衛生法』,內文明定相關精神疾病個案權益保障措施與協助就醫、通報及追蹤保護措施、嚴重病人之強制住院、緊急安置、強制社區治療,建立完整之程序規範,並確保精神病人權益及支持個案回歸社區生活。由此可見,隨著精神疾病個案逐年增加,幫助個案回歸社區,連結家庭與社會資源,讓個案得到妥善關懷照護,已是精神醫療重要的一環;而不過度依賴醫療機構治療的「去機構化」,是國內外協助精神疾病個案的努力作為,希望幫助個案回到社區,維持精神症狀穩定,避免能力退化,協助家屬連結社會資源,達到更妥適的照護,更是當前精神醫療重要一環。
對大多數人而言,精神疾病是陌生而容易被誤解的疾病,社區中若出現疑似精神異常個案,經常讓社區民眾感到隱憂和不知所措,其實,精神疾病個案和中風病患一樣,除了需定時定量地服藥之外,也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復健訓練活動來協助他們回復原有的生活品質,簡而言之,只要我們能透過多一分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便能減一分對他(她)的誤解。而對社區中的精神個案來說,有些能參與社區復健中心(含庇護工廠)、康復之家、居家治療、日間留院等模式,延續出院後的醫療照護,但有些個案回到社區後,卻未能持續地接受醫療或相關服務,而為使其能持續規則就醫,我們針對各區衛生所或其他單位(機構)轉介而來之非住院精神疾病個案且非在精神復健機構、日間照顧或訓練機構、庇護工場、長期療養機構、護理之家等接受機構式照顧服務的精神疾病個案族群採取主動關懷與到府關懷訪視服務方式,派遣精神相關專業人員(例如:具備精神醫療相關工作經驗一年以上之護理、心理、社會工作、職能治療等大學畢業之相關科系人員)至社區中提供專業的評估與關懷,並且視個案(或個案家屬)需求提供適當資源轉介,以妥善規劃其接受醫療、復健及追蹤治療;另外,針對高危險群個案,我們將提供且教導家屬危機處理,降低其突發傷人及自傷危險度。藉由精神疾病社區關懷訪視員們瞭解個案(或個案家屬)需求,並妥善協助其運用與連結資源,建構資源體系,結合社政、勞政、衛政、教育行政之完整服務,以增進家屬及個案之疾病知識與問題解決能力。

多一分關心,多一點希望
社會關懷訪視員曾透過某行政區某地段公共衛生護士得知,表示其轄內有一衛生局列管的某位常行蹤不明的精神疾病個案,外觀全身髒亂,出現隨處塗鴉、喃喃自語、答非所問等問題行為,妄想和混亂等精神症狀,有時候精神狀況不穩定時,還會出現干擾鄰居、傷人和偷竊行為,里長表示該個案生活無法自理,僅有年邁且行動不便的家屬協助三餐照顧工作,且無至精神科就醫已長達1年以上,故通報轉介社區關懷訪視員請求協助。
經過社區關懷訪視員與某衛生所公共衛生護士多次到府關懷訪視,初步確定個案行蹤與目前仍活躍的精神症狀,經訪視評估後,認為個案有精神醫療照護之需求,故向個案家屬說明協助個案就醫治療之重要性,隨即派遣社區關懷訪視員到府關懷,經會談後,個案雖未能立刻聽取建議而就醫治療,但在地區警察與消防單位的共同勸誘與協助下,經個案送至醫院接受治療,目前個案在醫療體系細心照護下,情緒和思緒已明顯穩定,未來將予以協助個案出院轉介至社區精神復健機構進行復健,接受優良的專業照護,並重獲良好的生活品質。

多一些接納,多一些力量
當精神疾病個案病情穩定回到社區時,也請大家別忘了要學習接納他們,多些鼓勵的力量,讓個案可以儘早適應社區生活。本醫院亦有許多社區復健機構可提供個案與其家屬一個持續性醫療與社會心理支持的良好治療環境,讓個案生活變規律、結交朋友、學習與他人互動,而工作訓練也可以讓個案變得有目標,生活有重心,更讓他們重新拾回自信與尊嚴。
面對精神疾病個案,將不再只是一個精神診斷或疾病病名,唯有提供以個案為中心的社區醫療、關懷與照護,才有機會陪個案走過黑白人生,重拾彩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