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0 認識情緒不穩性人格障礙症  
認識情緒不穩性人格障礙症
 
兒青精神科主治醫師 何志培

一名男子為爭取其女監護權,幾年前帶著女兒到台北火車站前天橋抗爭。他與警消人員對峙過程中,數度割腕自殘、作勢往下跳,把女兒驚嚇得大哭。
綜觀上述行為表現,令筆者聯想到臨床上有一類情緒不穩性人格障礙症的行為特徵。
所謂「情緒不穩性人格障礙症」,乃指患者時常不經考慮做出衝動行為,並伴有不穩定的情緒;當面臨他人批評或其與意見相左時,往往無法事前經過深思熟慮,就爆發強烈憤怒,引起偏差或暴力行為。
此類人格障礙症又可細分為二亞型,都有衝動和缺乏自我控制之共同特性。
一、 衝動型:主要特徵為情緒不穩定及缺乏衝動控制的能力,尤其在面臨他 人之批評時,容易爆發暴力或威脅行為。
二、 邊緣型:主要特徵除了情緒不穩定外,還有對自我形象、人生目標及內心之取向(包括性取向)常不清楚或有困擾,並常有長期的空虛感。
因其有不安定的情緒狀態,而常陷於緊張及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中,一再造成情感的危機,且伴有過度努力去避免被放棄的心理,並常有自殺威脅及自傷行為。
在社區裡,人格障礙症的盛行率大約10%。比率上,男性高於女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
人格及其障礙症是由基因因素與扶養過程交互影響出來的,且無法確定哪一種影響比較大,也不易對此問題做進一步研究。
此外,在臨床實務中,吾人亦常在病人的童年時代,發現一些人格問題的可能成因,例如經常受到批評與缺乏父母的感情支持,往往會造成低自尊的人格----惟仍缺乏科學性的實證。
治療方面,由於人格障礙症的本質和發生原因尚未解決,故對治療作用的評價不一。惟即使是最嚴重的病例,經一個階段的各項治療後亦可獲得好轉(見表一、表二)。
本事件的男子是否達到人格障礙症的診斷標準,僅從有限資料無法判定,最好請醫師與當事人詳細會談及進行相關的評估。此外,培養及強化處理壓力事件的能力,應有助於改善偏差行為。


表一 人格障礙症的藥物治療
藥物分類:詳 細 說 明
抗精神病劑:在壓力增加時使用小劑量,睡前服用,可改善患者情緒。
鋰鹽:可協助病人把時好時壞的情緒穩定下來。
抗鬱劑:對於憂鬱相關疾患有效,亦可減低衝動行為,以及反覆出現的自傷行為。
抗癲癇劑:衝動型人格障礙伴有腦電圖異常者可試用。

表二 人格障礙症的其他療法
療法分類:詳 細 內 容
心理治療:此療法對人格障礙症者有助益,經過深入接觸與患者建立良好關係,幫助其認識個性的缺陷所在,進而指出個性是可改變的,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
治療性社區療法: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環境,透過參與其中活動以控制和改善其偏差行為。
教育、訓練和安排:懲罰對這類病人無效。需多方緊密配合對患者提供長期而穩定的服務和管理,特別是衛生部門和教養系統的配合,並以精神科醫師為媒介組織各種服務措施。
製表/何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