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14 愛與控制  
愛與控制
 
如雁 (臨床心理師)
年近五十的照祥在父親過世後,放棄原來機械工程師的生涯,毅然決然地全力投入證券股票的操作,與其說他貪愛金錢,還不如說他喜歡這樣的工作──從觀察數目的變化中尋找意義,並做下一步的推估與預測。他熱愛挑戰自己的預測能力,並從回饋中不斷地檢視自己的判斷,修正或肯定自己的假設。
在高中時代,照祥就發現自己對數目的變化與操作、運用很有興趣,他的數學成績一直非常好,除此之外,他也很自然地對社會與財經新聞投入不少時間。後來有新上市股票的幾家公司,照祥有時也會好奇的看一下,試試自己的預測,他覺得他估算得不錯,他對自己這方面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
照祥乃決定學商,但是高二選組時,照祥的父親可能受當時的一些看法的影響,認為數理能力好的男生就是要讀自然組,數理能力比較不行的才不得已選讀社會組,而且父親也認為選讀自然組未來的工作機會較好,他認為最好的工作是當個醫師或工程師的,聲望好而且生活有保障,他看照祥成績那麼好,堅持照祥必須讀自然組,說什麼也不准照祥選讀社會組。照祥的父親像當時很多中年父親一樣,在家裡非常有權威;面對這個權威的父親,照祥也只有聽話的分兒。
照祥如父親期待地考上了國立大學機械系,大學時代,他的功課幾乎混著過,那些機械對他而言,既陌生又乏味,點燃不起他的勁兒。他知道以父親的強硬與威權,他是沒機會轉到商學院的;而且說什麼父親終究是疼愛自己這個作兒子的,自己也不該忤逆他。也許因為這樣,照祥學會了另外尋找填補生活的樂趣,打牌喝酒樣樣來,成績差點兒被二一,但好歹總算混畢業了。
畢業後,照祥很自然地在父親的期望(或許也是限制)下從事機械方面的工作,好歹父親跟別人提到他的時候,總得意地說他是××公司的工程師,有「工程師」的兒子,似乎讓父親感到榮耀。照祥的日子就這樣捱一天是一天地過,有什麼辦法呢,照祥想要開心就得從別的方面找樂子。
父親對照祥的期望,堅固地像是一條粗厚的繩索,緊緊地綑綁著照祥,照祥難以動彈。直到八十多歲的老父過世之後,這條綑綁在他身上的繩索才倏地鬆開了。照祥一方面感傷失去了最關愛自己的父親,因喪親而哀傷;但很諷刺地,另方面,他似乎也因此獲得了一種解脫的自由,至少他可以不必再為父親去當個工程師了,他終於得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了。也許父親的死,也讓照祥體驗到人生並不長久,要好好珍惜生命,做自己喜歡的事。於是,照祥辭去工程師職務,投身於股票的操作,果真他的操作穩當,經常勝算,更不用說他現在的收入遠勝於過去的薪資,即令金融海嘯,他也安然度過。重要的是,照祥在從這個工作中得到了活力與滿足,比起之前的自己,他好像又活了過來。
也許由於他的前半段人生過得不快樂,照祥很晚婚,婚後也決定不再生育小孩。
照祥是父親的么子,也是父親最關愛的孩子,父親很愛他,也非常關切他的幸福與未來,父親認為以自己的經驗與社會閱歷,他知道什麼對照祥最好,「孩子懂什麼呢?」。照祥的父親像很多其他的父母親一樣,基於對孩子的愛,非常盡職地為孩子盤算,努力幫孩子決定一條他們認為最穩當的人生之路,並認真地管控著孩子,希望孩子不要偏離這條路,以確保孩子將來有比較幸福的人生。
但這樣的愛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真的帶給孩子幸福嗎?過度管控的結果,是否可能變成枷鎖?讓孩子過著不能自主、不能揮灑、不快樂的人生。以照祥來說,他無法選擇自己的路,無法嘗試自己想做的工作,也學到無奈地忍耐這種不快樂,必須等到父親去世,這個愛的枷鎖才隨著解開,但這時候的照祥已經年近半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