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3 凱旋醫院的多元心理治療  
凱旋醫院的多元心理治療
 
臨床心理師 劉瑞華
前言
「心理治療」基本上處理的是心理與情緒困擾的問題,但是心理與情緒困擾並不是只有心理治療才能處理。藥物或手術治療,也對很多因心理與情緒困擾而產生的症狀有幫助,但是它們卻不被歸為心理治療。一般來說,心理治療是一個人際互動的影響歷程,主要的型式就是和治療師談話。設備的基本要求很簡單:一個房間、一張桌子、兩張椅子。個案和治療師會規律地會面,通常是一週一次,一次50分鐘。在兒童,通常會加入一些媒介,像是玩具、遊戲。在治療時間裡,治療室裡只有個案和治療師。如果是兒童,家長會在其他的時段和治療師見面,或是和另一位治療師討論孩子。這些構成了心理治療的基本元素。不過這些並不能夠完整地說明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所根基的理論、學派,其實是多元的,個案在當中的體驗,也特異奇趣。以下就對凱旋醫院所提供的幾種主要的治療模式,做一簡短的介紹。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是一種談話治療。基本上它處理範圍很廣的各種情緒與心理困擾,甚至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和心理問題無關的身體症狀。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人的心靈構造是很複雜的,裡面有各種相衝突的動力在作用,症狀的起源,往往是內在衝突妥協之下的結果,但人對此並不自知。此外,困難和痛苦的過去經驗,會影響現在的行為模式與互動(雖然這樣的連結有時不是那麼明顯);不僅是在生活中與他人的互動中重現,也會在與治療師的關係中重現。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主要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探索與了解問題的本質;它是以聆聽為主,而不是教導與建議。在治療中,治療師會專注聆聽個案的訴說,透過了解在兩人的關係中發生了什麼事,以了解潛意識所傳達出來的訊息,並透過詮釋回饋給個案。個案在治療中,能被幫助將痛苦且往往是不被允許的情緒和想法說出,這會帶來釋放的感覺,及了解當下的處境;和治療師規律地見面,也有助於涵容生活中內在的壓力。但需要有準備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在初期容易讓人感到挫折(因為它不馬上給答案),整個治療過程也需要長的時間;在治療過程中常見對治療師有很多情緒,包括憎恨、憤怒、愛、欲望、罪惡、悲傷,但這些都在治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能渡過這些困難的階段,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所為人帶來的,是從中學習到新的經驗,及新的思考自己的方式。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也是一種談話治療,但相對上加進了更多練習與實作的行為改變成份。同樣處理情緒與心理困擾,認知行為治療的觀點認為,困擾人的情緒來自於負向的認知,也就是想法與信念。這些負向的認知,或許有著早期困難經驗的根源,或在某個重大事件之後;但即使困難的情境已過,人們卻仍然固著地、沒有彈性地、甚或是以偏概全地、過度推論地、災難化地將所面臨的情境,都做負向的解讀。認知行為的治療師,會與個案一起討論這些負向的認知,檢視它們的真實性,了解它們的不合理處,並且以較有彈性、正向的認知加以取代。除了認知的調整,認知行為治療也會視需求有行為技巧的介入,例如對焦慮者的放鬆訓練、對失眠者的睡眠排程等等。除了在治療時間中與治療師討論之外,認知行為治療也強調在生活中持續練習的必要;治療師會設計紀錄表格、回家作業,讓個案將在治療中所學習到的,在生活中實作,並且將所遇到的困難,再帶回治療中討論。認知行為取向的治療師,除了聆聽與支持之外,也像個生活的教練,讓個案一步一步學習到處理情緒與心理困擾的方法。

生理回饋評估與治療
生理回饋所適用的對象,主要是身心症或容易感到緊張、焦慮且願意學習放鬆技巧的人。在生理回饋的評估中,是以會談、心理測驗、及生理測量儀器取得平時較無法得知的訊息(包括指溫、末稍血液流量、肌肉活動電位、皮膚導電度等非侵入性儀器),評估壓力引發之想法、情緒與生理變化,並提供生理回饋治療的相關建議。而生理回饋治療,則是在學習放鬆技巧時,接收生理測量儀器的訊息,以監控與調整放鬆技巧的執行、效率(例如在6分鐘內放鬆,在3分鐘內放鬆,在1分鐘內放鬆)與效果(例如在治療室中放鬆,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放鬆,在有壓力的情境中放鬆),讓人更能掌握自己的內在狀態。如同我們會每日會透過體重計,來調整體重控制技術的執行與效果一樣。

沙遊治療
沙遊治療適用的對象,主要是出現中年危機或青少年發展危機的人。在沙遊治療中,個案所做的事情,就是沙景創作與對話。個案在一個充滿保護性的治療室中隨心所欲地在乾(溼)沙盤中,自由自在地放置代表內在世界許許多多東西的小物件,並與治療師對話。沙遊治療作為個案自我、意識和意志的努力,決意去理解無意識的制約力量,建立自我意識的獨立存在。在沙遊治療中,治療師的角色,就是在旁陪伴、等待,深信信賴沙景創作能激發個案對沙景象徵感到興趣;等待個案體驗、理解、區分與整合意識與無意識的神秘、對立與矛盾,朝向心靈的和諧與平衡。

兒童遊戲治療
兒童遊戲治療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互動,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治療理念協助孩子處理其問題。在遊戲治療過程中,當治療關係建立足夠,孩子做好準備時,將會自行以遊戲的方式將自己的問題重現。治療師會依孩子對於問題的自我覺察與處理能力,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並協助家長學習相關的處理技巧,將可有效解決其問題。至於處理那些問題呢?大致可分為人際問題與情緒問題兩大部份。在人際問題方面,處理的問題包括缺乏動機與人互動、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或遊戲技巧、自我控制的問題而影響人際關係、缺乏足夠的因應方式去處理人際衝突等。在情緒的部份,則是依孩子的能力,協助他學習覺察情緒、學習適當表達情緒及學習適度宣洩情緒的方法。

注意力訓練
注意力是所有認知能力的基礎,一個具有良好注意力的兒童,才能擁有更為高階的能力,如學習、記憶、計畫能力、空間能力、語文能力等等。有注意力缺失的兒童,經常會表現出粗心、忘東忘西、思慮不周、缺乏計畫、無法等待、無法注意細節、排斥學校作業等等,有的兒童還合併有說話過多、大聲喧嘩、無法安靜端坐、到處跑來跑去、沒有思考就行動等過動、易衝動的行為。從過去的文獻可知,注意力缺失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以行為訓練的方式來加以增進。注意力訓練即以注意力理論為基礎,主要設計的理念都集中於練習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也就是對於該做的反應給予正確的反應;對於不該做的反應,則不給任何反應。由此概念為出發點,設計出一連串注意看、注意聽、注意細節的遊戲,以增強兒童的持續性注意力。這些遊戲不只適用於臨床個案,也適用於一般注意力稍有不足之小孩,以增進孩童的注意力持續度。

結語
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各門各派,各擅勝場;有的講求先發制人,有的講求以靜制動,有的以招數精巧取勝,有的以渾厚內功為基。在心理治療中亦然。僅管如此,大多數的研究都顯示,各種取向的心理治療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彼此間也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建議大家,在開始尋求心理治療的時候,可以事前做些了解,並和治療師討論,看看它是不是你所期待的、喜歡的治療模式。不過,一旦與治療師決定好要進入治療,我們就不建議隨意地變換治療模式。畢竟,貪多嚼不爛,與其每個門派的招數都學,但都只學到前三招入門功,遇到困難時很容易還是無所適從;不如好好花時間在同一個門派,才能逐漸體會、發現它的精妙處,並運用來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