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15 園藝治療的運用-帶領「園藝團體」經驗分享  
園藝治療的運用-帶領「園藝團體」經驗分享
 
園區主任 白秋鳳
「我喜愛泥土味與香草,我喜歡種花種草,觀察任何東西的成長。我蹲下來抓一把泥土,不禁讚嘆:這就是自然神的創造。」
-Victor Pomare
「我的感覺非常好,眼睛看到漂亮花、香草、蕃茄、茄子,鼻子聞到泥土香味,感覺回到自然,嘴巴吃到營養的菜,蕃茄長成吃起來一定也很棒」這是一位參與園藝團體女病人的回應,從人類歷史演化過程中,植物自然物質扮演重要角色它提供人類生存的能量,也存在你我以往生活經驗中,因此不論是園藝大師或是女病人,人類對自然的反應卻是如此相近。
園藝作為治療性活動的歷史可追朔於古埃及時期,治療師發現如花園般平靜無威脅的環境對精神病人的情緒是有治療作用。園藝療法是透過植物、園藝及人與植物親密關係為推力,結合精神投入、希望、期待、收穫與享受全過程,協助病人獲得治療與復健效果的方法,「植物」是個生命體其所擁有的生活史,生長、開花、結果、死亡,與人類生命誕生後須經過幼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過程類似,藉由從事園藝植物的照顧過程中,會感覺生命的變化,當人們感覺到有個生命需要照顧、呵護的時候,相對的能增加對自我的肯定與成就感,植物種植後是需要一段時間耐心等待,也許還會遇到一些挫折,最後才獲得成果,這其中所抱的希望、期待與最後收穫的喜悅都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園藝療法不同於其他輔助療法,它是利用植物來刺激、喚醒已遲鈍的感官-視覺、嗅覺、味覺、觸覺,運用有生命的素材、香氣和色彩來刺激記憶與思考過程,同時激發對外在環境的覺察,此種有意義活動不僅帶來自尊和身體需要,也能培養正面的社會接觸技巧。
設計好12次課程,召募33位成員,開始「園藝團體」的運作,將原有長滿雜草的花園重新整地、鋪土及區域規劃,從種菜開始幾位年紀較長的家民主動拿起鋤頭賣力翻著土,這樣的景象喚起他們小時做農的記憶,灑下種子我們期待疏菜能努力長出來,巧遇寒流但菜種也不負眾望冒出小苗,只是讓我們疏苗的時間延後,為讓蔬菜長的好我們安排疏小苗,將小苗做成美味蔬果三明治,這是家民和工作人員第一次親嚐自己種的菜,那種經驗很新鮮也很有成就感,幾週後開始出現菜蟲,為了減輕家民焦慮辦了一次抓蟲大賽,有人天生是抓蟲好手,也有家民從害怕蟲到嘗試克服害怕完成任務。園藝素材可以多樣性,孵豆芽、種菜、種香草、種蔬果、種花、養蚯蚓、喝花草茶、做香草餅乾…,每一堂課對家民都是新鮮的經驗,當然要怎麼收穫先要學會怎麼栽,翻土、施肥、澆水、拔草、抓蟲是必備的工作,忘憂谷園是家民為這塊地取的名字,來到這裡就忘記煩惱,這個名字最貼近他們的感受,忘憂谷園變的很熱鬧有來澆水,有來欣賞花的,也有來巡視番茄、茄子的,阿龍說:「本來這塊地都是草,最近看到它不斷在改變,可以種菜、種水果、種花,每天都有人澆水很熱鬧,這樣日子不會無聊」,阿豐在園藝活動中總是默默協助最後收尾的工作,將土鋪平、將番茄架子綁好,他分享著「過去心裡很苦,關在這裡不能回家,參加園藝團體突然感覺頭腦比較輕鬆,心裡不會那麼苦,操作勞動身體也比較健康…」,「自己種花插上自己的名牌,覺得自己在照顧一個生命,看到它長大很高興,以前不知道種菜、種花是這樣,沒有接觸的經驗,有這樣的經驗很好」,也有位女家民提到「種花很有成就感,從來沒有種過花,因花的顏色很美心情很愉快,那種心情就像第一次談戀愛一樣」,在12次團體過程中看到家民自信心的增加,在小組分享中也看到彼此互動、合作增加,雖然團體結束了大家似乎意猶未盡,家民願意繼續照顧這塊菜園,等待下次園藝團體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