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15 替代役日誌  
替代役日誌
 
劉仲倫

10個月前入伍,選擇社會役回到高雄老家服務。很多人問為什麼會到凱旋醫院,這對宗旨是散播歡樂傳播愛,有情有義替代役來說,除了單純離家近外,即是那內心深處對這社會弱勢團體所有的關懷,和想了解他們在社會裡現實處境的好奇心。

剛下單位服務時,對於這從未接觸過的環境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或特別感受。但在學長、同事和長官不時的關切下“來這習不習慣?”,”害不害怕啊?”不禁眉頭一皺,心理開始有了點忐忑,疑惑到底是還有什麼沒看到的嗎?

的確,園區和刻板印象中的精神療養院似乎有所不同。在電視上,療養院裡總是有許多身懷特異功能之士,會口中唸唸有詞並在四周遊走比劃,然而四下所見,只看到單位裡大部分家民安靜的坐在椅上,沒有交談,也沒有太多動作。面容時似若有所思,時又面帶微笑,整個氛圍是那麼地平靜祥和,看起來非常討喜可愛,和每日在公園裡所見的慈祥老伯並無不同。後來得知我們所服務的單位,是園區裡平均年齡最大,也是生理機能最弱勢的族群。大部分家民極為被動,在溝通上雖鮮少回應,但仍與我們工作人員培養出良好的互動關係。

我們每日固定的工作內容包括,替家民量測血壓體溫,幫忙環境清潔打掃,帶動家民晨操健走,協助沐浴更衣,和配發準備餐飲點心。另外不定時的陪伴個案外醫看診,和參與園區的各項課程活動。然而,我們最常做及最主要的工作是看顧家民,隨時注意他們的安全。

對於我們家民安全,最重要在於預防跌倒和家民間可能的肢體衝突。許多時候意外的發生都是在一些小細節的疏忽。如諺語”魔鬼藏在細節裡”,在醫學界裡更是能深刻體會,就像山崎豐子也在其近50年前著作的白色巨塔中引述過。因為醫學上小小疏忽的嚴重性很可能便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生命安全。而如何在一群溝通困難的群體裡,能適時掌握家民身理狀況和排解問題糾紛也是項考驗。我們必須同樣地觀察了解每個人的習性和行為細節,像是許多個案都有程度不一的強迫症和情緒上的沸點。知道如何運用各種欺瞞拐騙、威逼安撫利誘等手段,針對個案習性來協調和個案有關的衝突,就能避開刺激個案。並在安全的情勢下讓個案接受工作人員的要求和安排。這也是個人在園區裡學習到最多的。
.
在園區服務的這段時間裡,儘管參與家民的生活作息,了解他們的行為習性,卻仍是很難想像及體會這些家民實際的感受和需要。畢竟在這裡只是我們每天8小時的工作,卻是他們24小時的生活。是我們不到一年的役期,卻很可能是他們需要過的大半輩子。雖然在這裡的經驗可能沒有辦法給予這些家民太多實質的幫助, 但讓我學會知道該如何在社會其它角落面對這些弱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