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4 生命教育-生命意義價值的反省  
生命教育-生命意義價值的反省
 
「碰一聲,生命就到了另一度空間。」近日國道山崩,一對年輕情侶的生命一瞬間就被無常奪走了。試問這樣如夢似幻的生命有何意義?或祇留下國人茫然的傷痛而已嗎?
  
  佛家認定生命是痛苦的,人類住的球是個火宅,佛教徒相信人生有七苦:「驕、瞋、痴、貪、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各種衝突,失落及煩惱;這許多心理相關需求,一般人要消除是不太可能的。我們也生活在一個充滿生命挫折的年代,面對生活中的經濟壓力或社會壓力,一般人即沒有明顯的挫折,但卻也會覺常煩惱、無聊或感內心空虛,找不到人生的重心及希望,心煩意亂,卻又不知煩的是什麼具體的事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曾經對四十八所學院的7,948名學生做過一次統計調查,共有78%學生回答說,他們目前認為的極其重要的事是找尋人生的目的及意義;反而僅有16%的學生選擇了賺大錢。

  因此所謂的生命教育就正是主導人們生活上軌道的最重要的事。讓人每日覺得生活有意義的主因;愛因斯坦認為:「人能感受到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我們感受到自己對生命的渴望與熱情,此種愉悅充實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所以找到人生的價值或意義就能把握短暫生命,這對國道山崩的年輕情侶,因此不能說是沒有生命意義的,因為他們已論及婚嫁,因此就擁有自己對生命的渴望與熱情。把握人生最後一刻的意義價值。


  意義治療家弗蘭克表示,生命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獲得意義和價值第一,從我們所給予生活的東西中,即我們的創造物中(創造價值);第二,從我們對世界所求取的東西中,即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中(經驗價值);第三,從我們對命運所採取的立場中,這一立場是我們深信不可改變的(態度價值)。

  弗蘭克並歸納出實現生命意義的三種途徑。

一、 創造價值
指透過某種類型的活動以實現個人的價值。例如個人的工作、嗜好、運動、服務、自我的付出及貢獻。

  
二、經驗價值
此價值是藉由對世界的接納與感受中實現的。例如,欣賞文學或藝術作品、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與人交談,或是體驗愛的感覺等。
   
三、態度價值
當個人面對無法改變之命運(例如,罪惡感、死亡或痛苦的逼迫)時所採取面對的態度屬之。例如,個人所持的生活信念及價值觀。

這三種價值會隨著時間、空間、情境的不同而交替浮現。有時候生命要求我們實現創造的價值,有時候則轉為經驗的價值,但在特殊情況下,則需要我們展現出態度的價值。

  尤其面對無常的死亡挑戰,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懂得節哀順變,尋求適當的處理,不要執著過去,否則一旦壓力無法釋放,就如同一條拉緊的橡皮筋,久了就會出現彈性疲乏,產生多種壓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