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4 當家中老人逐漸出現異常行為時,……  
當家中老人逐漸出現異常行為時,……
 
王老太太因年紀大了無法工作,每個月靠著兒子給的零用金和政府發放的老人年金來過生活,雖然不酬吃穿,但卻讓王老太太有很大的不安全感,每次拿到錢總會好好收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記憶力的退化使王老太太常常忘記自己把錢放(藏)在哪,往往找了很久還是找不到;漸漸地,王老太太開始懷疑媳婦把兒子給她的錢都偷回去,使王老太太一見到媳婦就破口大罵,家人不斷指責王老太太瘋狂罵人的行為,讓王老太太甚感挫折,漸漸開始封閉自我,除了繼續漫罵媳婦,也開始不理會任何人,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使得家人越來越無法接受…
我們可以與個案去創造適合自己記憶的策略

隨著生活水準及醫療科技的進步,國民的平均年齡逐漸延長,近十多年來人口結構逐漸改變。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1993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1%,社會人口結構已達WHO訂定之「高齡化社會」;國內老年人口成長快速,伴隨而來之老年健康議題亦逐漸受重視。

在與老年人和失智症長者接觸的過程中,有些焦急和不知所措的個案與家屬,對於失智症有許多疑問,諸如:「我爸爸的病會不會好?」「我太太以前什麼事都做得很好,怎麼最近好像頻頻出錯?」「我媽媽罹患失智症,我該如何幫助她呢?」……

失智症為常見的老人慢性疾病之一,是大腦受損所引起的各種認知和心智功能退化,包括:記憶力、人事物的定向感、語言、組織計劃能力、判斷和問題解決能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可能使老人無法獨自維持日常生活或簡單的例行活動,甚至可能引起妄想、幻覺、憂鬱、焦慮等精神症狀,或封閉自我、漫遊、私藏物品、胡亂罵人等脫序行為。造成大腦受損的原因有很多,以大腦退化的阿茲海默型失智和中風所引起的腦血管型失智最為常見且佔多數,其他還有頭部受傷、藥物濫用、腦瘤、腦炎…等,多數失智症患者的病程會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因此該如何幫助個案延長腦部退化的速度成為治療的重點。
許多個案和家屬在疾病初期往往無法接受自己罹患失智症的事實,或者對失智症產生極大的無望感;因此,面對疾病的第一步往往是先讓個案和家屬學習接受個案患病的事實,提升個案和家屬對失智症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個案的許多症狀可能是受他們記憶力逐漸退步的影響,如:個案會忘記自己把錢放在哪裡,找了很久找不到,所以開始懷疑媳婦……;或者個案常因忘記自己要做什麼事情而對生活感到茫然,因此脾氣漸漸變得暴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提供個案一些協助記憶的線索,或者與個案一起去創造適合自己記憶的策略,如:由個案最信任的家屬,和個案一起把錢藏放在固定的地方,當個案又忘記錢放在哪裡時,可以由該家屬逐步給予提示,慢慢藉由不同的線索加深個案對放錢位置的記憶,當個案能理解自己找不到錢是因為記憶退步的時候,也會漸漸減少個案的被害妄想;或者建議家屬可以將個案每天該做的事情列圖表放在個案起床即看的到的地方,讓她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並訓練個案隨身攜帶記事本以紀錄突發狀況,當個案可以藉由線索來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情,自然就不會覺得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

失智症並不可怕,在疾病早期,如果可以接受這個疾病,盡早接受藥物治療,抱持與失智症和平共處的心態,在生活中找尋適當的方法來補償患者因腦部退化而引起的認知功能缺損,相信失智症的患者和家屬可以找到另一個新的生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