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4 情緒困擾從何來?  
情緒困擾從何來?
 
當我們說,「我心情不好」、「我很煩」,是什麼意思呢?通常這就是所謂的有情緒困擾。如果去看醫生,就會做詳細的症狀確認,如果有嚴重地干擾到生活,就會叫它是「焦慮症」或「憂鬱症」。不過,不管它的名字叫做情緒困擾,還是焦慮症、憂鬱症,並不是頂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不知道它來自於那裡。從心理動力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會有情緒困擾,通常是不知道它來自於那裡。當然,很少有人會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情緒從那裡來,這是個程度的問題。當我們知道的愈清楚,通常這個情緒困擾的程度就不會太大;可能害怕、低潮一陣子,就可以自己調適回來,或找到解決方法。當我們知道的愈少──正確一點的說法是,當我們愈感到我們的情緒只是模糊的一團、沒有來由,或是在所面對的事件,與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之間,不成比例──通常這個困擾就會持續比較久,也比較難解決。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我們通常不會只有一種情緒。例如我們會對於上台面對人群感到害怕,又會對這樣膽小的自己感到生氣;我們會強烈地愛某個人,也會在他不回應我們的時候感到強烈的恨。不同的情緒,反映出我們內心有各種不同的欲望;而這些情緒、欲望,都有個投注的對象,有時候是自己,有時候是別人。困擾通常在於,欲望之間彼此會有衝突。衝突就會讓我們感受到不舒服,尋求以各種方式去排除這些不舒服的感受。這時候就容易出現各種的盲點與自欺現象,畢竟面對那些令人不舒服的衝突,我們都希望它根本就不存在、沒有這回事。於是有些部份就會被遺忘、被拿另一個煩惱來取代、被拿別的想法/行動來抵消、或是被丟出去讓別人擁有這個感覺而不是自己。衝突仍然存在,只是有的部份被我們看不見了。我們沒辦法完全感受、覺察自己的結果,就是不斷重覆著某些維持衝突欲望之間的平衡的症狀,一再地為它感到困擾。
我們相信,當一個人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各個面向,了解到被自己忽略掉、遺漏掉的部份,內在的衝突就可以真實地交會。當一個人不再需要與看不見的東西作戰的時候,他就可以找到方法來調解內在的衝突。情緒當然還是會在,只是可以不再那麼糾結,那麼不可忍受,那麼「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