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4 二三事  
二三事
 
兩三個星期前的一天,學長來電希望我能寫一篇稿子刊登在心情報上;我一口答應了,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能夠暫時停下來,回想一下這段日子以來的生活。這些想法很瑣碎地變成了文字,雖然不曉得讀起來是否索然無趣,但至少我盡量真實地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或許多年後的某一天、當我的記憶力漸漸衰退時,我還能夠閱讀他們,拼湊出我從二十尾巴進入三十的那一段生活。

第一個家

時間轉回近兩年前的七月三十一日,走出高鐵站的時候,才發現那一只裝進所有家當、勃艮第色的旅行箱,滾輪似乎不怎麼聽話,沉佃佃的重量加上悶熱的天氣,我早已汗流浹背。考量著戶頭裡所剩不多、卻還得撐過頭一個月的存款,我還是咬緊著牙叫了一部計程車,前往那座望著港灣的八五大樓,我在高雄的第一個家。嗯,其實我還挺幸運的,母親的友人在我還沒動身前往這座城市時,就給了我第一個落腳處的鎖匙。

我在八五大樓的房間是在第十六層樓,面向三多路的落地窗套房。第一個夜晚,我拿出那件已經泛黃、明顯沒有什麼人氣的白袍敞開放在椅背上,心中是五味雜陳,穿上它是異常地沉重。我認定那是一種社會所賦予的極特殊權力、又是一項巨大的責任,幾乎忘了那是什麼感覺,現在卻又突然全湧上心頭。在那之前的兩年,我的生活幾乎完全脫離了醫院;三明治店打工的幾個月,還有在小島當兵的那一年,體認到人與人間的互相體諒不是一定的;社會上給予醫療人員的尊重態度,即使只是表面,也是一種莫大的殊榮,伴隨著攸關生命的責任。再次穿上白袍,我發覺需要很多勇氣,也幸運地有那一群一起見習的好朋友,可以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一直鼓勵我到現在。

馬路和樹

剛到高雄的時候,這些馬路的編排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從南到北,可以從一心、二聖,數到九如、十全;從東到西,也能從中正、建國一路,走至中正、建國四路。無疑這樣極有次序的編排,可以讓我更早熟悉這個城市的中心範圍。這些大條的馬路當中,我最喜歡從光華路一直到海邊路中間的四維路;走在那些高大的行道樹底下,從樹葉間透過的陽光或風,總是變得和緩許多。而這些屬於南方的樹木中,我又最欣賞葉片似羽毛狀的黃連木,他似乎總能在最貧瘠的沙地上拔地而起,高大的樹形中,又支托著細緻的複葉,也為每一條道路注入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