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14 簡介創傷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簡介創傷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災難可分人為與天然兩類;前者如火災、車禍、空難、強劫與強暴等,後者則有地震、火山爆發、颶風與洪水等;每年影響全世界數以百萬的人口。許多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會遭逢一次巨大的壓力創傷事件,這些事件包括戰爭、恐怖事件、暴力、性侵害、車禍或天然災害等。所謂的創傷事件一定要造成強烈的情緒反應才能成立,例如害怕、無助或恐懼。災難發生初期可能會有所謂的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當症狀持續時,更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出現。然而大部份暴露於重大壓力下的人們並沒有發展成PTSD,也就是說在重大壓力下,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創傷。
所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在經歷過一種嚴重創傷事件後,出現了嚴重、持續、或有時延遲發生的壓力疾患,並且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謂之。這些症狀大約可以分為三大群:1、過度警覺,2、逃避反應麻木,3、痛苦經驗再現。其診斷準則除了必須符合上述嚴重創傷事件與時間外,尚須符合下列所定的標準B項至少有一個,C項至少有三個,D項至少有兩個以上,如表一:
表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準則
A. 一個人經歷了超過個人尋常經驗的事件,而這個事件是明顯對任何人都會有明顯的的窘迫或傷害
B.此創傷事件以一種(或一種以上)下列方式持續被再度體驗:
1反覆帶著痛苦讓回憶闖入心頭,包含影像、思想、或知覺等方式。
2反覆帶著痛苦夢見此事。注意:在兒童可能為無法了解內容的惡夢。
3彷彿此創傷事件又再度發生的行動或感受[包含再經歷當時經驗的感覺、錯覺、幻覺、或是解離性瞬間經驗再現(Flashback),不論當時警醒或正處於物質中毒皆算在內]
4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的內在或外在某相關情境時,感覺強烈心理痛苦。
5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的內在或外在某相關情境時,有著生理反應。
C.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的刺激,並有著一般反應性麻木(創傷事件前所無)可由下列三項(或三項以上顯示):
1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感受、或談話。
2努力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活動、地方或人們。
3不能回想創傷事件的重要部份。
4對重要活動顯著降低興趣或減少參與。
5疏離的感受或與他人疏遠。
6情感範圍侷限(如不能有愛的感受)
7對前途悲觀(如不期待能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壽命)。
D.持續有警醒度增加的症狀(創傷事件前所無),由下列兩項(或兩項以上)顯示:
1難入睡或難保持睡著。
2易怒或爆發憤怒。
3難保持專注。
4過份警覺(hypervigilance)。
5.容易受驚嚇(startle response)。
除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外,常見與其共病或單獨存在的精神疾病還包括憂鬱症、恐慌症、失眠等疾病,因此,精神科醫師在處理這些病患時也應該注意到其背後的創傷事件。
根據筆者九二一大地震的研究在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一、二年PTSD與重型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8-12%,但在第三年PTSD的盛行率明顯下降至3%左右,而重型憂鬱症則下降至5%約跟國人的盛行率一致。而與一般預測相左的是,自殺率在前期並沒有增加,但在第三年後反而增加,因此,精神醫療團隊除了要積極預防的除了PTSD外,更要注意自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