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5 愛是解藥,還是毒藥?  
愛是解藥,還是毒藥?
 
愛是解藥,還是毒藥?

~ 關於電影愛在暹邏(The love of Siam): 作者 : Gallium



劇情簡介:由<13駭人遊戲>的泰國年輕導演楚克•薩克瑞科(Chukiat Sakweerakul)執導,他一改過去驚悚風格,大膽起用年輕的新演員,經過四年籌備,打造出的一部圍繞著生命與人的深度愛的故事。劇情描述兩位情同手足的男主角棟與謬,他們無憂的童年生活卻隨著棟姐姐的失蹤而劃下句點。多年後他們在暹邏廣場重逢,來自家庭與身邊好友種種「愛」的課題卻不斷考驗著他們。該片動聽音樂與真摯情感在泰國刮起一陣旋風,被泰國觀眾票選為2008年年度必看電影 ,並得到泰國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三項大獎。



我以為導演其實是要試圖告訴大家,情感的本質都是天然的,並沒有高低對錯之別,是人為的認知判斷和評價給了愛情種種的標籤和好惡。



看了官網上導演(同時也是編劇)談及這部片的構思,其實蘊含了很大的企圖,想要藉由多種不同形式的愛,探討愛以及伴隨愛而來的寂寞和傷痛。整部電影最點題的一段台詞,就是棟和謬在重逢後,謬的有感而發 :

「如果很愛一個人,當離別的那一天,我們該怎麼辦,若離別是生命的一部分,你能夠釋懷嗎,棟,這有可能嗎? 有可能我們很愛一個人,卻不害怕失去他們? 我也在想,我們可以不愛任何人,就這麼過一輩子嗎,這就是我所說的寂寞,它已經伴隨我5年了,我怎麼不知道寂寞的可怕。」



寥寥數語,卻道盡了人之於愛的千萬情結,選擇愛,就得面對伴隨而來的可怖的離別與傷痛,不愛,還是得面對無愛生命的可怖的荒蕪與寂寞。



只要有愛,就有希望。

據說是導演想要給這部片下的註腳,可是就我看來,故事裡所有的悲哀傷感,也都來自於愛 :

沒有對女兒的愛,爸爸不必意志消沉,常年買醉傷肝。

沒有對兒子的愛,媽媽也不用擔驚受怕,還為了讓兒子"回歸正途"成為拆散鴛鴦的"壞人"。

沒有對情人的愛,故事裡頭四個年輕男女,根本不需掙扎或犧牲或哭泣。

因為愛,我們見證了生命或許注定不可避免的二元性 : 擁有/失去; 歡愉/憂懼

從而更清楚地知道了世界虛無的本質,並修正自己跟世界的關係,對感情的想法

這是成長,多麼有意義的價值。

然如果可以,誰要消耗那麼多的眼淚氣力換來成長?



說到底,其實都是不得不。

愛是一種本能,就算是招致毀滅的本能,我們仍舊只能依循著。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我教育(或催眠):愛是有益,有出口的。愛當然還是可能帶來救贖。我以為,無對象的愛也許是唯一出路,就是所謂的大愛,接近於宗教的情懷,不過這也還是充滿陷阱,險阻重重(親情友情愛情於我,都還是有明確對象的小愛) 。

我當然不能否認愛帶來的慰藉與溫暖,但在這個其實荒涼地無以附加的世界,貪一時虛妄的歡愉,我們的舉動,同吸毒酗酒的成癮者的差別又在哪兒?何以他們可惡可憐,我們卻得以全身而退,甚至歌頌我們喝下的毒藥?

占星學上有一種說法,把電影納入海王星的管轄下。而海王星,就是夢想的代稱而且往往是高不可攀,高至虛幻的夢想。所以,電影給出的,有可能也是一個過分耽美的世界,於是讓現實世界受挫的我們的某一部分的靈魂,能在電影某些片段或情節裡,棲身,舔舐一下自己不堪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