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6 生命  
生命
 
每個人對於生命的看法不一,有些人覺得脆弱、稍縱即逝,有的人則覺得應該把握當下、享受生命。正因如此,每個人活出的生命面貌也都不一樣,造就了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

還記得大學時看的一部關於九二一地震的紀錄片─吳乙峰導演的「生命」,當時看完後對於片中的主角看待生命的態度讓我不得不佩服。一個人經歷這樣重大的災害時,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是選擇自暴自棄?或是意志消沉?還是重新振作、為過世的親人朋友多活一些?最近再將此記錄片重新看過一次,發現片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有人說人生像浮雲,也有人說人生像柳丁,還有人說人生像一坨大便,那你呢?」。片中的四個家庭,各自有自己面對人生的方式,有人選擇重新來過,有人選擇淡忘不提起,有人則因為覺得孤單而想孕育新生命來陪伴自己。片中有對姐妹在發生地震後說道:「晚上都變得要點燈才敢睡覺。遺憾的是往後每年的節日像過年、端午節、母親節等都不能過了,因為無法與家人圍爐、吃不到家人包的粽子、沒辦法送禮物給家人等」。導演問姐妹會不會因為沒找到家人或是發生這樣的天災而有輕生的念頭?姐姐答:「我們不會那麼傻,自己會找到管道發洩,像是打撞球、唱歌等」。看她們回答的那樣稀鬆平常,有誰知道這樣的過程中這對姐妹是如何熬過來的。

人在面對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如:天災、親友過世等)時,一開始都會有否認的反應出現,認為這樣的事情不應該發生在自己身上。接著感到憤怒、覺得不公平,開始利用條件交換來討價還價,漸漸發覺無法改變事情的發生而情緒變得低落,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接受事情的發生。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人的身、心、靈皆會受到影響,自然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回復,因此需要親朋好友從旁協助,一開始多使用傾聽陪伴,漸漸地讓自己試著訴說心情變化,慢慢回復到正常狀況。

然而每個人面對生命的態度及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必須尊重他人面對生命的方式,適度的陪伴與傾聽是少不了的,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