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1 「愛•尊重」  
「愛•尊重」
 
「愛•尊重」--訪談精神病友家屬顏月卿小姐
社會工作室 吳淑貞
原本一家四口生活順遂的顏小姐回想兒子在10幾年前突然從台中學校跑回家,整個人身形瘦弱…,看到兒子整個精神狀況不對勁,依自己的護理背景,告訴自己應該要求助精神科治療。尋遍相關資源,決定於凱旋醫院就醫,在周立修醫師的門診持續追蹤至今,病情穩定,偶會住院調藥。
10幾年來照顧歷程,顏小姐表示感謝先生的協助以及醫療的幫忙,讓兒子的病情可維持穩定。顏小姐在訪談中表示,在面對兒子罹患精神疾病最強的意念是「不讓自己倒下來」,由於她的樂觀個性及護理知識,讓她在處理兒子因精神疾病所帶來的問題較能迎刃而解。顏小姐覺得在照顧過程中,對其影響之一為疾病診斷。顏小姐述當初兒子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時,心理負荷極大,因為罹患精神分裂症容易復發,且社會功能易退化,治療一段時間後,兒子被診斷為躁鬱症,疾病帶來的影響及適應問題讓她較能面對。影響其二為先生較無法面對兒子罹患精神疾病,兒子的疾病讓其覺得沒面子,有時與兒子會因溝通不良而爭執,在這過程,她必須緩衝兒子與先生的衝突。影響其三為原本期待兒子有份穩定的工作,但兒子的疾病偶會起伏影響其工作情形,甚至家人拜託雇主雇用時還遭冷潮熱諷,到最後僅期待兒子快樂,病情穩定即可。
如何與罹患精神疾病的兒子相處,顏小姐自有一套法則,其強調掌握大原則,不與兒子爭執小細節。在日常生活中,與兒子的相處之道就是尊重他的決定,以陪伴的方式去了解他想做的事情,給予他成就感(如讓他當美術老師指導我和其阿姨),讓他了解父母親的底線(如零用金的額度),即使兒子情緒不佳,也要平心靜氣與他溝通。這些方法讓顏小姐與兒子有了互信的關係。顏小姐很感性地說要謝謝兒子,因為今年先生中風後,需要家人照顧,里長曾關心她,因兒子罹患精神疾病,又要照顧先生,擔心她的照顧負荷,但顏小姐覺得還好有兒子幫她分擔照顧先生的壓力。她不覺得兒子是病人。
訪談中,顏小姐充滿活力、積極,問其如何在面對罹患精神疾病的兒子,又可以做好身心調適呢?顏小姐覺得自己在這10幾年來,維持原本的生活作息如工作,未因兒子生病而缺乏與外界接觸,盡量培養興趣,善用社會資源如身心障礙福利,平常心看待兒子的疾病。
顏小姐參與一些委員會擔任家屬代表,深覺得10幾年前至今,在醫療設備、治療觀念等進步許多,但仍有需改進的部分,第一目前政府宣導精神疾病尚不足,對於精神疾病仍有污名化情形,讓精神病人及家屬在社區適應中仍有抬不起頭的壓力。其二,新制醫院評鑑規定的照顧人力比不如以往高,擔憂整體醫療照顧品質。期待精神醫療對病人、家屬部分有更完善的服務。
訪談結束前,顏小姐感謝凱旋醫院的醫療照顧及社區復健中心對兒子的關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