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11 從居家個案談社區精神醫學  
從居家個案談社區精神醫學
 
從居家個案談社區精神醫學
兒青精神科主治醫師 何志培
筆者最近在居家訪視中,接觸到下述一位個案。阿紅﹙化名﹚現年38歲,15歲那年首次發病,當時有點沉默寡言、脾氣亂發等症狀。她在大學出現學校適應不良,人際疏離孤癖,嚴重失眠,因缺課太多,大三肄業回高雄,整天在家少與人互動,社會功能減退,有奇特行為,如在廁所或浴室點香膜拜,到屋外上廁所。三年前於症狀影響下在超商拿取物品未付錢即離開,被法院轉送本院作司法心理衡鑑,心測結果認為符合精神分裂症前驅期。其後又時常點香膜拜,把機車拉到房裡放置,行為嚴重退縮,夜裡無故聽到腳步聲和貓叫聲,現實感不佳。綜合臨床所見,阿紅被醫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於去年六月起居家探訪。
社區精神醫學之特點乃在於注重整個社區之心理衛生與精神疾病之防治,可說是與公共衛生有相同之基本原則。
社區精神醫學之另一重要目標,乃在於注重預防工作。為了充分達到此工作目標,社區心理衛生機構要充分利用各種與心理衛生有關的工作人員,此包括醫師、護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等。同時要與轄區內所有有關心理衛生醫護工作之機構,不管是醫院或學校,均要有充分聯繫與合作,以便其充分發揮所有的醫護工作效能。此外,也應與行政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以便獲得行政上的支持與幫助。
社區精神醫學與一般臨床精神醫學的著重點有所差別,其整個重心不在於某一個案之治療與醫護,乃在於如何供給整個社區所需之精神科醫謢與復健工作,並保持及促進整個社區之心理衛生,可說是精神醫學之特別分支。
至於家屬與專業人員該如何合作來幫助病人呢?病人、家屬、與專業人員若能建立起治療性的三角關係,則治療效果是可預期的,下列是筆者的建議:
1﹒醫療人員可提供家屬有關疾病的一些衛教資料,及如何尋求社會支援,譬如申請補助、保險給付等。
2﹒家屬是主要的照顧者,應提供病人的症狀變化、藥物反應、生活狀況等資訊給專業人員。
3﹒認識精神病人有多種的需求,如居住、工作、社交等等,家人亦應得到支持來滿足患者的需求。
從公共衛生的觀點來講,社區精神醫學應注重三大方向,以期達到公共精神醫學的境界﹙見表﹚。
對於各種精神疾病的預防,基於吾人對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還不能談到實質的預防工作。例如,如何預防精神分裂症、情感疾病,只能考慮到遺傳的可能性,而注重優生學的原則去減少後代的可能性。惟對於物質藥品的濫用,經過社會的提高警覺,建立健康的態度,與預防的措施,應可作為預防的工作。
至於阿紅,醫師除了藥物治療外,給予社交技巧訓練及相關的衛生教育,其退縮的情況已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