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11 走入社區,走入新天地  
走入社區,走入新天地
 
走入社區,走入新天地
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孫柏鈞
甫至社區科很難想像的到,寥寥可數的工作人員,卻在牆上有著一張高雄市的大地圖!
社區醫療的需要性,可以回推至1963年8月,美國甘迺迪總統簽署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行動法案(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Act)。從這邊開始,雖然當時整體的政策最終的總檢討並不完全成功,但對開啟精神醫療的新頁張,其實功不可沒,直至現今為止,我們都朝這個方向在努力,期望能盡力讓病人回歸到社區,也因此有所謂的居家治療模式,以及多元的社區復健課程及就業的輔導。當我們的精神醫療向前推進時,更發現可以為社區多做點什麼,於是觸角便深及以往所謂的一般民眾了。WHO在1999年初曾經宣布: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中,憂鬱症會占第二名。除了嚴重精神疾病的病人外,社區科的使命更是在於能主動出擊,守護大家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衛生的演講、篩檢以及後續的輔導和資源轉介,都是社區科的專業領域。
有人說:「心理衛生的從業人員,有時成就感不知能從何而來?」 就我看來,社區科的工作者更可能會是如此!執行政策或是計畫,不若第一線的治療者短兵相接,較少有機會能直接看到個案的改善(或是惡化)。但可貴的是這個大家庭裡,大家都有獨立作業的能力和空間,能確認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也知道行政上作業執行面的影響之廣,所以都能很肯定的堅守自己的崗位。
上文獻給社區科所有親愛的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