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23 青少年之教養與親子關係  
青少年之教養與親子關係
 
青少年之教養與親子關係

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黃蓉蓉 主任

親子關係是個人一生中最早接觸的人際關係,也可說是一切人際關係的基礎,其適應之好壞,關係個體日後的人際關係,也影響個體與情緒的發展。和諧的親子關係則有賴於父母對子女有適切的教養態度、親子間有充分的情愛交流、親子間有良好的溝通。
父母的教養方式包括「態度」及「行為」層次。教養態度是指父母在訓練或教導子女時的認知、情感及行為意圖;教養行為則是實際的行動及作法。因此,本質上,父母教養或管教以及親子關係可視為一體兩面,兩者都是在親子交流互動時所持有的態度、認知或行動。在父母教養方式方面,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分類,綜合國內及國外對於父母管教或教養的分類,可以看出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態度主要以專制權威、民主關懷為主軸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程度的態度嚴格、拒絕、忽視、寬容或溺愛。

青少年之親子關係發展
Ausubel(1954)指出理想的親子關係,如同衛星與恆星之間的運轉。衛星隨者恆星運轉,其中有他自身的自轉,還有他圍繞恆星的公轉。表示一個正常的親子關係,子女是圍繞者父母為核心,但是子女的本身仍然有相當大的發揮和圓通的餘地。而衛星和恆星當中,有一定的吸引力,表示子女對父母的依賴,父母對子女的管制、犧牲。但是親子之間彼此又是互為獨立的,正如衛星和恆星之間,他們既不會相撞,也不會分離,他們密不可分,但又互相獨立。
在青少年發展階段,親子關係的衛星關係逐漸地由「脫離衛星化」(desatellization)所取代,青少年日漸自主,與父母保持距離,慢慢脫離依賴父母的軌道,直到自己充分自主、建立自己的家庭,完全能夠「脫離衛星化」為止。不過青少年的「脫離衛星化」常常不容易立即達成,可能只是「重新衛星化」(resatellization)而已,因為青少年將對父母的依賴轉向對他人的依賴,如對老師、教練,尤其是同儕等身上。有些青少年甚至立即轉向對異性的依賴。因此,青少年期的親子關係的特徵是:擺脫成人的束縛及衛星化的過程。

從12歲到16歲,親子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愈來愈差。一方面是因為父母親往往不能隨者青少年年齡的增長,改變他們對孩子能力方面的態度。常以幼年期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另方面要孩子擔負責任時,又要子女有符合年齡的表現。另一種衝突是因為父母慣用他們自己青年期所流行的標準,來加諸目前成長中的孩子。然而,親子間的衝突也不可完全歸咎父母,幾乎沒有一個階段像青少年期孩子這樣,既沒有責任感,又很難與之相處,難以預測,又容易動怒。父親與兒女的衝突比母親與兒女的衝突少,一般與母親衝突最厲害的是15歲左右,以後就逐漸減少。到17歲左右,女兒與父親的衝突反而增加。

從個人發展的觀點來看,青少年期的一項重要的發展任務就是發展獨立自主的自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須漸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從個體化的歷程中慢慢培養自我的能力,最後統整各種經驗而完成自我認定,然而同時親子雙方也都希望繼續保持情緒上的連結。從家庭發展的觀點來看,青少年在家中的角色也有所轉變,開始有能力成為家中資源的提供者之一,但同時也要求更多物質及情緒上的資源。從父母的觀點來看,父母從直接提供保護、安全轉變成擔心子女的安全。因此,在青少年追求獨立自主的過程中,親子雙方在心理上都經歷了重大的轉變與掙扎,親子關係發生了重組與調整。

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
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管教態度。青少年時期子女之自我概念與親子關係具有顯著的相關。親子關係愈積極、愈良好,父母能以接納、理解的心來對待子女,則子女之自我概念也愈積極,對自己愈有信心。尤其是男生,這種現象更明顯。兒童、青少年的社會行為表現,常與父母的教養態度有直接關係。由親子關係的相關研究顯示當母親管教類型為引導型時,不論子女的氣質為哪一類型,都能建立較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人際關係,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對方的意向和情感,也可以讓別人瞭解我們的意向和情感,使彼此在訊息的交換過程中不致有猜忌、歪曲或誤解。所以父母與青少年良好的溝通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要如何做好父母,就必須從父母與青少年的良好溝通做起。

親子溝通時應注意的事項及原則:
1、傾聽孩子說話:父母如樂意花一點時間與子女溝通,一定可以促進對孩子的瞭解,且即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2、強調重要的,忽略不重要的:父母必須就事論事,不要小事囉唆,即使要糾正也要找適當時機。
3、溝通時要具體,言詞要合理。
4、尊重與接納: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不同的意見,不管他意見對或錯都讓他有機會表達。
5、以身作則。
6、可發脾氣,但不可以羞辱孩子的自尊心。
7、適當的讚美及稱許。
8、切忌說教。
9、多用建設性的討論,不要惡劣的爭吵。
10、不找藉口,不可遷怒:父母最好不要以孩子為出氣筒;有困難時,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說出來,而不要以孩子為代罪羔羊,遷怒孩子;孩子也要體諒父母因困境而產生的壞情緒。
11、適當的許諾,合理的限制:父母對於孩子不要有求必應,而要加以選擇,給予合理的限制;父母最好不要輕於許諾,但既許諾後,必要實現。

總之,少年偏差行為的產生是有原因的,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花時間培養的。花一點點時間,關心自己家中青春期少年的改變,分享他們長大的喜悅,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或許社會問題就可以減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