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 漫談紐約地鐵  
漫談紐約地鐵
 
漫談紐約地鐵 臨床心理師 林希陶
我想,所有去過紐約的人,對於他的地鐵系統一定是又愛又恨,幾乎達到認知失調的地步了。關於地鐵的鄉野奇譚,絕對能與一百年的歷史互相拼場,而且毫不遜色。待在紐約越久的人,聽說過的地鐵傳奇也越多。你能想像通車超過一百年的運輸系統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嗎?無法預料,也沒人敢肯定你遇到的跟所有人都一樣。
我一步步從搭車開始說明起,你就會知道為何故事可以說不停了。要搭上地鐵,首先要找到地鐵出入口。出入口難找嗎?只能說觀光客常常會找不到。當然一些大站例外,這些地方標示清楚,人潮洶湧,你知道站名是在第幾街,順著人潮走,很容易就會找到,像是時代廣場或洛克菲勒中心等等。其餘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站,就是要靠運氣和問人了。因為這些小站,可能年久失修,不是全部的地下道入口上方都有藍球白線的標示。另外是入口位置的配置並無規則可循,他們並不是都剛好位在十字路口上,有時是躲在巷子裡面,你要彎進去大約二十公尺才會看到。有的入口是躲在建築物裡,你要推開門才會看得見。
大部分的地鐵的入口都相當的狹小,寬度大約一點五公尺,只容兩個人並肩擦身而過。假如不小心遇到體型龐大的,你可能還要側身禮讓才行。紐約地鐵還有一個特點是,大部分的入口Downtown與Uptown是分開的,你要上行的話,就必須到上行的入口,反之亦然。進站之後兩個月台是沒有互通的,跟台灣的捷運設計完全不同,我們是不管哪一個入口進去,上下行皆可坐。所以你要走下去之前,最好看清楚,不然多跑一趟的機會很大。當然很有可能你人已經過了票口才發現這個問題,你要去上城,結果卻進了下城的月台。這時候不是叫你跳下月台,爬到對面去,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台灣鐵路某些鄉村小站。其實解決的方式不只一種,假如你手中持有的是無限制乘坐的票,當然出來走到對面街道就解決了。假如你手上拿的只是單程票,又不想多花錢的話,唯一的方式就是坐到大站,也就是地鐵路線圖上站名用白點標記的地方,如72 st.、96 st.等等,那裡就可以換月台,你花點時間就可以省下兩塊錢美金。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坐過站的情況。
進入地鐵中還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無障礙設施是否完善。這個問題我猜是紐約地鐵永遠的痛,因為當初規劃時完全沒有這種概念,所以在設計時完全不考慮這樣的狀況,所以地鐵中的無障礙設施屈指可數,只有少數幾個站有電梯及電扶梯,其餘大部分的站都只有樓梯而已。若是身體有某些不便的話,個人建議還是搭公車吧!雖然比較起來較為不便,但至少他們的公車都有升降梯,上下車完全不會有困難。
寫了這麼多,我們還在入口逡巡,還沒進入買票階段。當你終於找到入口,下對月台時,接下來就是買票這件事了。單程票是兩塊錢,均一票價,不管你坐去哪裡都一樣,還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內免費轉公車,感覺相當划算。買票可以透過窗口或機器,機器很好操作,並不會有什麼大問題。若是不信任機器的話,可以到窗口詢問,只是有時窗口不一定會開,開了售票員也不一定會在。倘若你長期待在紐約而且相當依賴地鐵的話,可以考慮買週票或月票,你可以依照自己的行程盤算適合的方案。通常一般旅客,一開始買週票或月票的地方一定是機場捷運站(Howard Beach AirTrain station)。千萬記得一件事,這裡只收現金和信用卡,不收旅行支票,所有地鐵站也都一樣。個人認為現金一定要多準備一點,以備不時之需。當然我也親眼看過一些當地人,票也沒買,欄杆爬了就過去了。你當然可以如法炮製,但是必須考量自己是外國人,當個的守法的旅客比較容易,畢竟這些錢並不多,但被抓到的話代價可不小。
個人認為紐約地鐵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想盡辦法逃票,問題其實是出在票口設計。因為乘客只有在進票口的時候需要刷票,出來的話直接走出來就好,不用持有原來的票根也沒關係。假如出口也要再刷一遍的話,像台北捷運這樣,想必要逃票的機會就會減到最低。也許原始的設想,是認為所有搭車的人都會誠實的購票,出站時為了快速疏導人群,所以就省略了刷票的步驟。根據我個人觀察,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奉公守法,有了票才進來,只有少數人才會無所不用其極的逃票。個人認為出口刷票還有一個優點,單程票就可以回收了,不會丟的到處都是。紐約地鐵站的附近,通常地面上隨手都可撿到票根,搞不好還能撿到有用的票。不過他可能為了旅客轉乘公車方便,所以並沒有強制回收票根。假如真的不需再用到此票根,他是有設一個箱子回收這些無效票,不過想當然爾大部分的人是亂丟一通。想想也真是兩難吧,國民的素質若無法配合上良善的設計,通常就只有災難會降臨而已。
當你順利的買到票,走進了票口,到了月台上,開始了漫長悶熱的等車過程。車什麼時候會來,沒個準的,他不會好心到倒數計時給你看,也沒有液晶螢幕播放廣告或列車資訊,當然連最簡易跑馬燈你想也別想。那在等待的過程中到底有什麼呢?首先,你不得不注意到的是月台上的污漬(有在吃東西的人真對不起,接下來要講的是恐怖的事),那個污漬是一點一點黑色的東西佈滿了整個月台,你在等車的過程一定會看見,這個是大家隨地吐痰留下來的結果。我們的概念中,以為這是落後國家才會有的景象,有的人甚至會拿來訕笑經濟剛起飛的國民。但是你沒有看錯,在這個號稱世界中心的紐約,所有的月台都是這個樣子的。除了月台髒亂之外,他的軌道上也都佈滿了垃圾,你真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垃圾多到你會不忍足睹。頓時只會覺得台北捷運是天堂,是桃花源,是個可愛美好又乾淨的地方。可見國民所得的提高,並不會使其國民素質提升,良好的衛生習慣也不見得會與時俱進、深植人心。
你下意識的會想抬頭往上看,以為這樣可以避掉滿地污漬與垃圾。可是不抬頭還好,一抬頭之後,你只會看到所有的管線都暴露在外,鋼架也已經腐蝕到某種程度,就差沒掉下來而已。你不看還好,一看就會看到一大堆補丁支架,勉勉強強撐住這個百歲身軀。
說真的,月台上的狀況還蠻多的。在這裡,你只會想知道舊設計挺不挺得住新時代的衝擊,舊思維擋不擋得住新思想的考驗。還在思考時,突然快車過站,音量之大,所有人都會不自主的摀住耳朵。天氣晴朗時,悶熱到汗流浹背臭汗淋漓,你會想像冷氣是如此的彌足珍貴;若是下雨時節,月台上積水不說,有些地方還會不停地滴水,你會想像清爽是如此的難以企及。極好與極壞在這個城市中同時發生,光鮮亮麗的外表有著沈痛不堪的內在。
他的月台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每一個車站有他特殊的風格。像林肯中心這一站,因為這裡是表演藝術的殿堂,他的壁畫就都是音樂、舞蹈、戲劇相關的設計。這種企圖其實還不錯,假如每一個車站都有他特異的設計,不只可以幫助旅客辨識,也可凝聚當地人的情感。即使它悶熱、骯髒、漏水,有種種不便,可是它還是與我們共同生活、一同呼吸。它,是我們的車站。假如能達成這樣的效果,紐約地鐵就能順利的運轉下去。
關於月台方面,個人認為還有一事值得一提。紐約地鐵有一種情況是,很多線在同一個地點都有設站,如 Fulton St.,藍、棕、紅、綠線都有站在這裡。他入口太多了,你很容易就混淆了,不知道哪一個入口才會通往你要的路線上。入口處並不會特別標明,你進去之後,才會發現還要往前走,接著要往下到月台,從月台最末走到最前,然後再樓梯往上,再下到月台上,再走完整個月台……。假如你是在紅線入口進站的話,你就要三上三下,才能走到綠線。這是考驗信心與耐力的關卡,你明明發現是這個站沒錯,可是卻找不到你要的路線,你能不能相信指標,繼續往前走呢?這個地鐵所設下的迷魂陣,你該如何破解?
紐約地鐵的班次,尖峰時間是三到五分鐘就會有一班,離峰時間是十分鐘左右一班,午夜過後是二十分鐘一班。沒錯,這裡是二十四小時營運的,只是深夜你敢不敢去坐又是另外一回事。雖然他每一線都有時刻表(時刻表在網路上都可以查得到),但是應該是沒有人會去研究他是不是有不準時的問題。進入月台之後只能任他宰割了,乘客的權益一下子會被縮到最小,感覺是跟台鐵的作法很像,先騙你買票進車站再說。進去之後,等了很久你才會發現可能出問題了,可是一般人常常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的資訊不一定會公開,車站的廣播也語焉不詳,這種情況在假日(weekend)常常會發生。這些列車異動的資訊據說會公佈在網站上,或是公告在車站某一個地方,但是對一般人而言,根本不可能有規律的上網查看,對觀光客來說更是緣木求魚了。
基本上,觀光客至少要懂得地鐵地圖上的資訊,上面會簡單的告訴你哪一線在哪些區域是站站停靠(Local),哪些區域是大站才停(Express),瞭解這些訊息之後,你在換車的時候才不會坐錯,也才有辦法節省到一些時間。其實快車慢車真的差很多,尤其在長距離的移動時更是明顯,千萬不要覺得麻煩就一車到底。你學會這個換車方式的話,在其他大都會肯定都能派上用場,東京大阪再複雜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了,當然更不用提逐漸擴張的台北捷運。我舉紅線為例,一號車不管假日與否都是站站停,但是有時他會在車上廣播,某些站不停,就呼嘯而過。而二號車和三號車上班日(weekday)在曼哈頓地區才會變成快車,其餘Bronx 和 Brooklyn也是站站停;在假日(weekend)時,因為需要維修快車軌道的關係,全線都改成站站停,而且是停在慢車月台上。
乍聽之下似乎很複雜,但坐個一兩天,一下子就適應了。
人的能力是很強的,千萬不要小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