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9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讀後感

養全診所支援醫師 陳佳儀

前些日子忘憂草協會邀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作者張德芬女士,到院演講,心中一些心得與感觸如下:


首先,從本書作者談起,作者原為一台大高材生,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嫁給名人丈夫,但因為乍見車後鏡中那不快樂的自己,於是她換了目標,竭力追求,十年後,她有了一個好家庭,身份收入都優渥的工作,但依舊以憂鬱症收場.

作者因此體會到一味尋求外在的事物,並不能達到內心真正的喜樂,於是,作者開始學習追求內心心靈的世界,從心修鍊起書上提到,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財富,權利,健康,愛和快樂,但其實追求這些東西,就是希望內心有愛,喜樂,平安的感覺,甚至可滿溢出來.

因此,作者表示先學習從內心發出快樂(包括察覺身體的感覺,做運動,健康的飲食,到大自然接受正向的頻率,先從內心發出正向思考,改變思考看世界:學習放下身份認同,比如學習告訴自己事業,家庭,成就,婚姻的成敗都只是自我的一小部分,不能影響自己生存的價值)許多心理書籍也強調要著重內心的感覺甚於外面的身份,成就…….

這樣的觀念,在很多的宗教確實都有提到,比如達到愛,喜樂,平安的感覺,在基督教認為即是有主同在的感覺,在”秘密”一書提到和宇宙的頻率相同時,我們會有愛,喜樂,平安的感覺,身心靈也較健康

然而,在眾多紛擾的事情, ,環境壓力,及一些突然的苦難來臨時,我們的心,已在混亂渾沌的狀態中,無法清明,作者認為因此我們應該多接觸神性,模仿神性,將內在良善,神聖的部份誘發出來,甚至擴展於全人

至於突然的苦難是什麼呢? 作者認為人生有三大苦難是不可避免的:

(一)外在的:生老病死,意外,失去,災難….

(二)內在的:因外在的不順利,造成心理的種種反應,但心理又無法調適,解決

(三)存在虛空感:生存的意義

書上提到當這些苦難來臨時,要順服自己有這些情緒,讓這些情緒走過,接受這些真實的情緒,甚至想想這些事件上天要給我們人生學什麼功課,背後是否有上天給我們更大的祝福,只是我們現在不知道罷了

當然,也有些人過度追求內心,以為只要追求屬靈,人生就完美無缺了,( 當然,我相信也有人可以這樣)這就像有`些患者過度認為只要吃藥凡事就能解決了.但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人生還是需要一個物質.內心都平衡的狀態

女性,基於在心性上的相對纖細,雖易更加自覺自省,但也往往招致更多苦的覺受,如何在這樣的心思下,活出一個更喜樂,滿足的人生,就需要”行動力的實踐”及更多的人生智慧,否則,這一連串苦的覺悟,就等於空談及白受苦了

末了,誠願大家追求一個物質與內心(身心靈)都平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