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7 外籍配偶三段五級社區整合計畫模式服務  
外籍配偶三段五級社區整合計畫模式服務
 
外籍配偶三段五級
社區整合計畫模式服務
■社區科 丁如容、鍾秀敏

近幾年來,在兩岸通婚及異國婚姻的開放政策下,讓許多適婚之國人藉由國際通婚組成家庭。「外籍配偶」在台灣儼然形成一大不可忽視的族群,而在這些所謂的外籍配偶中,絕大部分為女性。依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截至95年10月底止高雄市外籍配偶(含大陸港澳人士)人數約為24,868人;以大陸籍者為多佔72.97%,其次為越南籍佔15.76%。由數據資料中顯示,台灣男士與東南亞婦女通婚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情形,而這些外籍婦女婚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和台灣男士共組家庭並為他們傳宗接代,生育健康的下一代。外籍新娘通常在傳宗接代的壓力下,大多於婚後第一、二年即有了下一代,對剛嫁到台灣不久,連環境都不熟悉的外籍媽媽來說,更是不容易。外籍新娘係來自文化不盡相同國家,其經濟、教育、文化地位在整體社會多居於弱勢,遇到問題更不知道怎麼尋求社會支援,因此婚後生活適應與日後子女養育、教養,皆較本土媽媽需面對更多的問題與困難。
分析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普遍受討論的議題包括:(一)社會適應、文化調適問題:台灣的弱勢男子和東南亞的弱勢女子所共同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不僅要面對婚姻調適、生養子女等問題,加上跨文化適應下形成的風俗民情、生活價值觀差異、語言溝通隔閡等衝擊,且雙方結婚動機不同,台灣男子有些是為解決延續後代的壓力,東南亞女子部分是以經濟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面對社會大眾對「買賣婚姻」烙印,跨國婚姻相對較易產生婚姻不協調、夫妻關係衝突及養育小孩等問題。(二)家庭婚姻問題:非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短時期可能基於經濟的因素未被當事者所重視,但長時間對婚姻及家庭產生的效應,實待觀察、輔導。(三)親子教育問題:無論是父職或母職部分,限於夫妻雙方社經地位或身心障礙困難,加上東南亞新娘普遍教育水平或語言能力不足,在下一代教育上的需求同樣需要關注。
96年度外籍配偶三段五級社區整合計畫模式服務延續95年度計畫,繼續對高危險群個案進行第二階段心理健康篩檢與個別處置計畫,預計至少完成50人。故依據95年整合計劃外籍配偶篩檢名單找出瀕病族群共70位個案,平時以電話聯繫,假日親自與醫師訪視個案並做特殊個案的轉介。特別於11月23日在旗津國小針對外籍配偶辦理心理衛生講座,現場除心理健康宣導外,更給予諮商輔導,順利完成第二階段心理健康篩檢目標。
第二階篩檢報告如下:平均年齡約在34.54(±8.09)歲;性別部份皆為女性;顯著沒有定期運動及休閒娛樂。受測對象中有六七成在近一年中具有壓力困擾,其中以經濟壓力佔46%居第一位、小孩教養問題佔40%居第二位,其次是感情問題佔22%、工作壓力佔20%、家庭適應問題佔18%及適應障礙佔10.0%。遇有壓力時以找朋友傾訴居多佔80%。
在心理健康狀態,本量表心情青紅燈共9題,依據填答結果分為健康組0-8分、壓力組9-12分、瀕病組13-18分、疾病組≧19分。而測量出結果,心情青紅燈健康組所佔比率為94.0%、壓力組佔4.0%、疾病組為2.0%。第二階篩檢以SF-36了解個案生活品質狀態,依據篩檢結果得知,在心理生活品質平均分數為50.78(±7.80),其中優質佔6%,良好50%,尚可佔36%,不良佔8%。在生理生活品質平均分數為52.09(±9.19),其中優質佔12%,良好58%,尚可佔22%,不良佔8%。
在可接受問卷調查的外籍配偶其患憂鬱症的相關壓力呈現多為經濟、婚姻、工作及小孩教育等壓力,如何協助其克服上述壓力是未來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目前個管師以電話定期追蹤、郵寄相關資訊及衛教單張並不定期舉辦講座或活動來舒解外籍配偶們平日的壓力。更希望透過活動可以讓家庭與家庭間有更良好的互動模式,讓外籍配偶及其家屬遇到問題時可互相觀照及處理,不再孤苦無依。這樣的努力若能使外籍配偶早日適應這塊土地,好好的養育新台灣之子,將帶給團隊莫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