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7 電子聖嬰現象----談網路成癮  
電子聖嬰現象----談網路成癮
 
電子聖嬰現象----談網路成癮

兒青精神科主治醫師 何志培

報載一名盧姓國三女生功課普通,惟很聽話、很懂事,自從迷上網路後,人就變了,甚至逃離家庭,至今未歸,其父認為是「電腦對她下了咒」。事實上,此女生已上網成癮了。

所謂「網路成癮」,乃指因過度使用網路,不自覺地心理依賴,一但無法上網,即陷入焦躁、易怒、沮喪、心神不寧,且一上網即無法停止,可能嚴重影?孩子身心健康以及生涯發展。

網路成癮者往往有認知偏差和不能控制上網時間,致使患童減少、甚至放棄接受教育的機會。美國心理學家楊格根據調查結果,將網路成癮分為五種類型,以便研究之用(表一)。

網路成癮已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中常見的心理行為障礙,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兒童青少年上網頻率與時間均高,三成一每天上網,其中有三分之ㄧ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甚至有6.2%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8小時。

英國學者格福斯研究,兒童青少年中,電玩遊戲成癮盛行率19.9%。大陸中南大學的劉學軍等報告,兒青中盛行率為6.6%,國外網路成癮盛行率在6%~13%之間,所有報告均顯示男性多於女性,成癮多發生在初次電玩遊戲或上網一年半內。

擺攤生意的盧爸爸認為,其女兒乖巧懂事,讓他很放心。沒想到國三時,開始上網路聊天室,認識許多朋友,起初是無心上學,到後來流連網咖。盧父說,女兒待在網路的時間越長,網友越影響她,最後離家出走。

為了找女兒,他開始學上網,只為看看女兒有沒有在網路聊天室,可以說幾句話。他好不容易把女兒勸回家,兩個月後,女兒又離家,至今杳無蹤影,無助的盧父找上兒盟,請求協尋孩子回家。

診斷方面,到目前為止,對網路成癮症仍沒有公認的診斷標準。學者巴德對楊格的診斷標準進行修改,且認為症狀的出現至少達到一年,提出了以下的診斷標準,供臨床實務者參考使用(表二)。

治療方面,網路成癮兒童雖在門診中已普遍可見,惟患童本身呈現求治的動機不強,而大多由於患童家長重視而帶其就診。治療措施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1.心理治療,如認知治療和行為矯治、家庭治療皆是常用的方法。2.症狀治療,如對伴隨的情緒問題可加入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對合併睡眠障礙、學習困難或其他行為問題均需要兼顧。

近年來,兒青網路成癮症有增加趨勢,且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公共衛生議題。此症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1.對網路、電玩場所的管理,禁止未成年兒童進入使用,家庭中應在父母的管理下使用,且老師或父母應解說網路對打的用途和可能出現成癮的原因。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以培養兒童較廣泛的興趣和嗜好,注意兒童人際交往,調適不良情緒和加強應付挫折的能力。3.對於學習動機不足,出現行為問題,性格較孤癖的兒童應盡早給予關注,並提高其家長預防意識。4.對孩子使用電腦要「約法三章」:一天上網勿超過3小時、一週不要超過12小時、每上網50分鐘休息10分鐘,因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孩子往往不能自覺。

如經上所言:「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19章18節)筆者願以此經文與家長們共勉。

表一 網路成癮的分類

類 型
內容摘要

網路成癮
難以控制對網站的瀏覽

網路關係成癮
過分迷戀網路上的人際關係

上網衝動
過於關注網路購物、交易及賭博

資訊超載
衝動地瀏覽網頁及搜尋過多的數據或資料

線上遊戲成癮
過度沉迷於電玩遊戲

表二 網路成癮症診斷標準(Bread,2001)

A.右列五項表現必須全部出現
1.一心想著上網(回想以前的網上活動,或期待下次上
網)

2.需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

3.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不能成功

4.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悶悶不樂、
憂鬱或易激動

5.上網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

B.右列三項中至少出現一項
1.因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或失
去教育與就業的機會

2.對家人、好友、治療者或其他人說謊,隱瞞步入上網
的程度

3.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如無助、嫉妒、
焦慮和憂鬱)的方法

製表/何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