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7 難治型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難治型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難治型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成人精神科主任 林清華

難治型憂鬱症是臨床醫師常面對的問題,雖目前仍無正式的定義,較常用的定義是憂鬱症病人服用至少兩種不同種類、足夠量與足夠時間的抗鬱劑,而無足夠反應的病人。

服用抗鬱劑後,約有50-60%的病人無法達到足夠的反應,重新確立診斷是很基本的步驟。未開立抗鬱劑前,也無法事先得知那些病人對藥物有反應,病人精神或生理疾病共病可能影響藥物反應,應列入考量。

換藥法的優點是簡單、病人能接受、且副作用易掌握;缺點是可能有戒斷症狀,且病人勉強服用第二種藥物,需花時間等待新藥達到臨床反應。併用法的優點是可以運用較多的抗鬱機轉,來增加抗鬱效果,且兩種併用的抗鬱劑不需高劑量,但有些病人可能只要一種藥物就有效,併用反而增加副作用及浪費醫療資源。增強法的優點是可以維持最佳化、避免戒斷症狀、可能反應時間較短。

鋰鹽、甲狀腺荷爾蒙、非苯二酚類抗焦慮劑(buspirone)、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是目前研究最多來增強抗鬱劑效果的藥物;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來強化抗鬱劑作用,優點是病人能忍受副作用、安全,且對失眠、體重減輕、焦慮、躁動等憂鬱症常見症狀也可以改善。

仍有一些問題,期待未來的研究解決,例如,是否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難治型憂鬱症都有效?是否與某些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併用特別有效?若與非血清素作用的抗鬱劑併用是否有效?是否有那一些因子可以預測抗精神病藥物與抗鬱劑併用的效果?若難治型憂鬱症病人症狀緩解後,應再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多久?發生遲發性不自主運動的風險有多高?如何減少藥物交互作用?

對這些治療難治型憂鬱症的方法,實際上少有雙盲試驗的論文發表,且未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同意使用在難治型憂鬱症的病人;採用那一種方法,通常依照臨床醫師喜好及病人狀況來考量,未來仍需更多有控制組的臨床試驗來證實對難治型憂鬱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