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7 心靈暖房~靈性護理  
心靈暖房~靈性護理
 
心靈暖房~靈性護理 護理長 陳素媖

「阿靜」聽不見、會說話也會寫字,但每日一字號表情,你跟她打招呼是得不到回應的,更別說笑容了;「長仔」已有多次擅自離開園區之不良記錄,他說:「不要說我逃跑啦!只是到山下廟裡拜拜而已,我不是回來了嗎?」。怎樣!夠酷吧!還是您的心理----。

世界衛生組織1948年對健康下定義:「一種生理、心理、社會完全安適狀態,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已」後來許多學者將情緒從心理抽出並加入靈性健康,故一個健康的個體必須包含生理、心理、情緒、社會與靈性層面組的組成。從安適的角度看,靈性安適可以整合其它健康層面之力量,如同一個核心可以連結其它健康層面的根基資源協助個人擁有有意義的人生。

護理鼻祖南丁格爾認為靈性是人本身即具有的內在,是疾病復原時深入與潛在的重要資源,而靈性照護是全人照顧的基石(Parran, 2003),精神醫學則是研究及處理引致各種行為障礙的醫學專科,它無法解決道德和宗教之問題在藥物幫助後,更應重視精神病患的靈性照護。蕭雅竹,2002探討文獻發現許多研究支持宗教或靈性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但因科學化思維的影響,靈性與宗教難予區隔,靈性健康缺乏一致的定義,專業人員因時間有限與訓練不足使靈性健康發展受限制。宗教或靈性在人們的心理怎麼想?老年人靈性需求(Koening,1994)為需要生活的延續、需要他人肯定並支持其宗教行為、需要參與宗教活動、需要感受到神的存在、需要付出愛及服侍別人、需要感恩…等;Levin,1996檢視靈性與健康相關研究顯示靈性與宗教和較佳的健康結果有關因靈性與宗教可以透過以下機制影響健康:調節個人的生活型健康行為、提供社會支持、提高個人自尊與價值以增加正向的自我概念、提供特殊因應資源、產生其它正向情緒、增加健康信念等等。Mueller et al.,2001 研究指出90%民眾相信有神的存在;94%病患認為靈性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重要;96%家醫科醫師相信靈性安適是健康主要因素,但大部分病患認為他們的靈性需求未被重視與滿足。在在台灣無信教無信神也無拜拜的民眾僅6.3%,可知靈性與宗教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文化因素(張茂貴、林本炫,1993)。

從文獻來看,不論國內外靈性與宗教都是健康的根基資源,宗教室(佛堂、祈禱室)設置提供了她們身、心、靈的健康促進。我們聽聽他們怎麼說:「老師,我現在很好睡,每天清掃佛堂,做早、晚課心情感覺很輕鬆。」「真方便不用跑下山了,心情好就健康,現在都嘛在幫忙工作,服務其他不方便的人」「我已經有很久沒有發脾氣了,祈禱、聽經讓人心情平靜」,阿靜的回應與笑容,長仔的規矩與服務,阿惠的侃侃而談,印證了靈性與宗教可以讓人舒緩心情促進健康,創出彩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