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6 台灣醫療發展史  
台灣醫療發展史
 
台灣醫療發展史

作者:陳永興
出版社:月旦
出版日期:1997

台灣醫療發展史是第一本由本土作家陳永興醫師寫的台灣醫療編年史,得過1997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

本書年代以1865年西方醫療傳道醫生馬雅各從高雄旗後開展現代醫療事工開始到1977年作者成書年代。作者陳永興醫師以一顆愛台灣的心,用醫學嚴謹的態度探尋台灣醫療發展的歷史軌跡。

本書有十二章,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為1865-1895年是醫療傳道時期,南台灣馬雅各醫師醫療傳道的行跡,備感艱辛,被污告、被辱罵甚至醫館被拆除,但他仍不改其行醫傳道的工作,台灣醫療史的發源才能順利開展;在台灣北部有馬偕博士遠從加拿大來到台灣行醫、傳道、講學,他的觸角不僅限於平地,也深入遍遠山區;在中台灣英國蘭大衛醫師的「切膚之愛」,更是令人動容(註1)。這些國外醫師能不分種族、國籍、語言視病如親的愛台灣老百姓,全來自對上帝愛的委身,無悔地接受他們師命中難以承受之輕。

第二時期為:1895-1945年為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醫療發展:在日本殖民地高壓統治時代,台灣醫界出現一位社會改革家蔣渭水醫師,他身為一個台灣醫界的知識份子,為了對抗日本高壓的軍國主義,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發起了抗日運動,雖然蔣醫師以四十一歲過世,但他的事蹟啟蒙了當時醫界許多知識份子。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醫療,日本醫師後藤新平對台灣人口與傳染病嚴謹的調查,並推動生物學統治論,積極培育台灣醫療人才,創立醫學校與公立醫院。而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更在熱帶醫學上,對蛇毒、鴉片與中草藥的研究享譽國際,改善台灣百姓的健康。賴和醫師,以從醫者悲天憫人的胸懷,寫下無數的文藝作品,被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這些都是日治時期台灣醫療發展重要的貢獻。

第三期為:1945-1995年二次戰後的台灣醫療發展和台灣醫學教育:二次戰後,1947年二二八事件,台灣在社會動亂中,醫界菁英遭受到的損失,從本書第五章台灣醫療與二二八整章中,也可了解作者的苦心收集史料為前輩醫師平反冤屈的正義之筆。在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後作者詳細地分析健保業務的狀況,也看出他對台灣醫療有更多期待和展望。

此書第七章為台灣醫學教育:此章中,有各醫學院修習的課程,可供想立志學醫的學子參考,也可了解戰後現代醫學教育的內容。

第八章為此書重點:國家醫療與精神醫療政策—論台灣精神醫療之發展(附有台灣精神醫療簡史),這個為作者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對整個國家精神醫療體系的思考重點,可供精神科醫師參閱,內附有陳永興醫師在立法院為精神醫療問題的提案。

此外原住民醫療初探,是以從社會脈動的觀點來看原住民的醫療問題,而當代台灣醫療問題探討是作者在立法委員期間在報章雜誌發表的文章或在立法院質詢提案內容。

此書的尾聲是作者應邀返母校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內容:作一流的醫學生,也是陳醫師對後輩醫學生的勸勉。

最後附有台灣醫療大事紀錄(1684-1997)醫界大事表。

綜觀台灣醫療發展史,梁啟超先師對「史」有最好銓釋:「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鑑者也。」

回首台灣醫療,我們感動國外宣教醫生為這塊土地的奉獻,我們感念台灣醫師在日據時代和二二八白色恐怖時期對良心的堅持。歷史是一條長河,我們相信台灣醫療史在陳永興院長的努力下,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逝。

英國文學家狄更斯在雙城記說:「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日。」,2003年的SARS風暴引起醫界對新出現傳染病警訊、全民健保的財務分配、醫療科技帶來新的醫療倫理等問題等,這時代台灣仍有需要有如古聖先賢醫師一樣的心志與知識份子對良心堅持及卓越的視野(Vision)(註2)讓台灣醫療發展史不斷的續寫下去。

註1:可見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

註2:Vision這字有三個意義:

(1).可解釋為視野:知道社會的脈動,觀察社會主流的趨勢,擴展詮釋事務的層面。

(2).可解釋為願景或遠景;依據視野想像及勾劃美麗圖暗的能力,並令人心動而受到激勵。

(3).可解釋為異象;根據視野及願景感受到的呼召

(Feed Called)去完成那件事的使命感及驅策力,亦是在目前所處的環境中看出機會的能力,並願把握機會付上代價。

見市民社會與地球村—第五章:台灣發展:p164:吳英明著


此書狀況:

在架上,索書號:419/7537/000699或洽2387圖書室

書摘者:蕭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