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6 憂鬱症是一種自我催眠  
憂鬱症是一種自我催眠
 
憂鬱症是一種自我催眠

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

高雄艾瑞克森催眠暨

心理治療研究發展中心行政執行長 蔡東杰

根據艾瑞克森醫師(Milton H. Erickson, M.D.)對催眠的定義﹕「催眠是一個知覺聚焦的狀態。」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專注於某些事物時,常常會不自覺地進入一個自我催眠的狀態。例如﹕當一個孩子打電動打到入神,媽媽叫他吃飯,他可能會對媽媽的叫喚完全沒有反應,等到他打先電動或許已經是數小時之後的事了,他反而會怪罪媽媽沒有叫他吃飯害他餓肚子。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自我催眠例子,孩子可以將注意力、感覺、反應根據需要增強或減弱,而讓自己處在一個不受干擾的狀態,例如:對媽媽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對自己肚子餓的生理反應覺而不察,而能夠將全副的精力灌注在遊戲中。

相同的,憂鬱症的患者也是處在一個自我催眠的狀態,以下用催眠現象的角度切入,分析憂鬱症的自我催眠現象。憂鬱的人大多注意會到內在和身體不舒服的感覺,而無法看到外面的世界,這是催眠現象中注意力的內在聚焦;常常活在過去的時間,為了以前事情感到後悔,無法看到未來,這是催眠現象中的年齡退化;動作反應變得非常的慢,社交退縮不喜歡和別人來往,甚至整天躺在床上,並且覺得時間漫長不知該如何度過,就像是催眠會出現的僵直 和時間扭曲;往往看不到身邊關心他的人,也看不到或貶低自己的成就,這是催眠中的負性幻聽和減輕強度;反而看到和誇大自己做錯的事情,則是催眠中的正性幻聽和增加強度;總是會告訴自己「我不行」,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正是催眠中最著名的催眠後暗示。因此憂鬱症確實是一個不怎麼令人喜歡的自我催眠狀態,也可以這麼說,憂鬱症的患者都是自我催眠的高手。

用催眠現象來考慮憂鬱症的治療時,我們希望可以讓憂鬱症的患者看到外在的世界,活在當下看向未來,看到自己的成就,告訴自己「我很好」,相信自己是勝利者,而處在一個快樂的自我催眠狀態。問題是,想要將所有的自我催眠現象反轉是相當困難的,所以策略上通常需要先選擇一兩個「可以做」的催眠現象開始,例如:讓患者可以每天有一小段時間動一動身體,或是到戶外走一走;觀察周遭沒有注意到的小事,例如行道樹有幾種,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通常不需要將所有的自我催眠現象反轉,就可以讓患者脫離憂鬱的自我催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