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 「疫」起防新冠,「苗」準不心煩~  
「疫」起防新冠,「苗」準不心煩~
 
●藥劑科-李欣雅 藥師兼科主任

  截至2022年07月底,全世界已經有5億7300多萬例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是在2020年01月22日入境台灣,而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也已經在台灣蔓延2年多。而台灣目前也有超過458萬人確診,很遺憾的,有近9000人因罹患新冠肺炎而去世。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們認為「接種疫苗還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接下來本篇報導將針對目前台灣所提供的新冠肺炎疫苗進行討論及比較。

  新冠肺炎病毒株隨著時間有著不同的突變,從武漢病毒株至一直到近期的Omicron病毒株。在台灣,2021年5月中旬出現以Alpha病毒株為主的社區感染,其傳染力超越武漢病毒株的6倍,7月則出現較強傳播力的Delta病毒株,11月一直到今年7月則由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主宰。新冠肺炎病毒屬於RNA病毒,容易在棘蛋白位置變異,而增強病毒進入人體的能力,除此之外,病毒可能逃避人體的免疫攻擊,疫苗的功能正是訓練人體免疫功能去對抗病毒,因此這類突變也會讓疫苗的保護力下降,也就是降低抗體中和力。

  就Omicron變種病毒來說,傳播率高、致死率較低,染疫後的症狀以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以較輕微的感冒症狀為主。病毒不斷變異,大家可能會擔心病毒會不會變異到打疫苗也沒有效果,變種病毒幾乎都是在疫苗推出後才陸續發生,疫苗是否有效也必須與有施打國家比對才知道是否有效。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生物製劑廠副所長劉士任認為:「現在上市核可的疫苗,都是最早試驗成功的,面對變種病毒,效果都會有點打折。當疫苗可產生的抗體濃度愈高,對變種病毒株的保護也愈有用」。另外,打完疫苗後,人體有所謂的「免疫記憶」,當人體遇到病毒時,仍可快速激起抗體來對抗病毒。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有相關研究也支持此說法:「疫苗對於重症保護力效果依然很高,就算中和抗體數字下降,也具有免疫記憶來維持保護力」,即便會發生突破性感染,也具有避免發生為重症的保護力。圖中列出目前國內所提供疫苗,並提出相關保護力以供讀者參考。而疫苗接種時的副作用仍然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通常都還是以接種部位疼痛、紅腫、疲倦或發燒為主。<<圖2>>

  就Omicron變異株來說,其突變點最多,在已開發國家中已經陸續在接種第3劑疫苗,相較只接種2劑的國家,第3劑的加強劑能提供更多症狀的保護效果。關於第3劑加強劑的建議,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認為:「可優先選擇mRNA疫苗,如莫德納、BNT疫苗;或蛋白質疫苗,如高端疫苗。因台灣疫苗供應充足,且世界衛生組織、歐盟都採取混打策略,建議民眾也可考慮第三劑混打。前兩劑曾打mRNA疫苗者,不建議第三劑混打其他款mRNA疫苗」。

  下圖則是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中列出第1至第3劑不同疫苗配對組合施打之IgG抗體提升力,以供尚未施打疫苗之讀者參考。IgG抗體提升力倍數越高代表抗病毒效果越好。當第1劑及第2劑選擇AZ的受試者,第3劑的選擇,相較於其他疫苗,選擇莫德納會有最高的IgG抗體。<<圖3>>

  2022年3月起某些國家,如:以色列及德國已經提供第4劑加強劑給全體人民,2022年4月英國則建議部份較易受傷害族群,如:65歲以上長輩、住在養護機構長輩或是醫療從業人員等建議可接種第4劑。就我們國人的接種計畫,2022年5月起,第4劑也開放給部分族群,如:醫事人員、社福機構人員、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不全等人,而第4劑接種時間必須與第3劑至少相隔5個月;另外,如為確診者,建議必須於確診3個月後再接種疫苗,以延長疫苗的效果。如有意施打疫苗的民眾,可以透過此QR碼查詢高雄市各家疫苗合約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