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 吃安眠藥物出現夢遊該怎麼辦  
吃安眠藥物出現夢遊該怎麼辦
 
●成人精神科 蘇峻逸醫師
  據食藥署統計,台灣一年就用掉近9億顆安眠藥,人數高達420萬人,平均每5、6個人就有1個人在吃安眠藥,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據臺灣自殺防治學會今年的民調發現,全台約 25%的民眾有睡眠困擾、輕度失眠的問題,15%到重度失眠,不少人會仰賴「安眠藥」幫助睡眠,但安眠藥若錯誤使用反而造成慢性失眠、藥物成癮等問題。
  具有安眠、鎮靜作用的藥物種類繁多,主要常見治療失眠症的鎮定安眠藥:苯二氮平類安眠藥(Benzodiazepam, BZD)及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Non-benzodiazepam, Non-BZD)。常見的副作用如下:鎮靜:白天嗜睡、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精神恍惚及疲倦等等,有部分的安眠藥具肌肉放鬆作用,易導致肌肉協調度變差,在服藥初期可能因步態不穩、肌肉無力,進而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有部分的安眠藥物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及eszopiclone等4種成分,含最常用的「史蒂諾斯」(STILNOX)在內,可能會發生複雜性睡眠行為(如夢遊、夢駕、或在未完全清醒的情形下從事其他活動)而導致嚴重傷害或其他犯罪的風險。過去十多年間,國內相關個案報告並不少見;早期針對精神科門診就診個案的研究發現:年輕、女性、較高劑量以及用藥後未立即上床等因素,較容易發生夢遊、夜食等複雜性睡眠行為。而後續較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使用Z-drugs出現複雜性睡眠行為的比率大約在3%~4%之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下令,該類成分藥品醫師禁止處方使用於曾使用後發生複雜性睡眠行為者。另提醒民眾用藥期間如出現夢遊走路、開車…等症狀,或用藥後發生怪異行為,應立即回診並停止使用該類藥品,和醫師討論藥物調整及配合認知行為治療改善失眠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