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 網路成癮藥物治療面面觀  
網路成癮藥物治療面面觀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謝冠瑩醫師
小冠是一名15歲男性,由爸爸媽媽陪同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求診;從爸爸媽媽的口中得知,小冠從國三開始接觸網路遊戲,一開始是玩下載的遊戲,後來最迷線上遊戲,腦子完全被遊戲內容佔滿,連做夢都會夢到遊戲。在遊戲中結識各年齡層的同好,覺得自己受到他人重視、找到歸屬感,固定晚上11時半和網友一起上線開黑,常常徹夜不眠,第二天根本就無法起床去上學,因曠課時數多,國中僅能拿到結業證書,之後就完全待在家中,過著晚上玩網路遊戲、白天睡覺、足不出戶的生活。和父母常因網路使用問題吵架,甚至有次爸爸強制關掉網路時,個案暴怒之下,拿球棒砸毀家中家具、落地窗,令家長感到失望,不再管控個案。爸媽擔心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又擔心小冠一輩子都無法自立,於是帶孩子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求診。
經過會談後發現,小冠發展歷程無異常,無已知生理疾病。從國小二年級起即因過動、多話、不斷違反學校的規定、注意力短暫、無法及時完成作業、情緒暴躁、反覆與同學衝突,經醫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對立反抗症,但小冠認為都是別人的錯,所以拒絕接受任何藥物或心理治療,小冠的爸爸媽媽也無可奈何。個案長期人際關係不佳,發展出自我防衛的態度,認為所有人包括家長、老師、同學瞧不起自己。持續對學業沒興趣、無心學習,許多科目成績皆不及格,唯有體育課還願意去上課。雖曾參加棒球隊訓練,但旋即因不服管教而離隊,生活中除了使用網路之外,未有任何感到興趣的休閒活動。小冠覺得只是在家玩遊戲,沒什麼大不了的,拒絕改變。
小冠符合ICD-11「遊戲成癮障礙症,主要是網路遊戲」的核心精神。此外小冠由於自幼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對立反抗症,日常生活中難以獲得成就感,轉而網路遊戲來獲得友誼和成就感,更強化他無法離開虛擬世界,拒絕回到現實生活。評估合併的精神疾病,除了有助於釐清網路遊戲障礙症的症狀表現和形成歷程,對於治療也有其重要性。
網路遊戲障礙症目前並無衛生福利部核可之藥物治療,但國外有些研究提出可能可以使用的藥物如下(表一),不過仍然需要更多的臨床實驗及研究來證實其療效:
一、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s)
抗憂鬱劑主要被用來治療網路成癮相關之憂鬱及焦慮症狀。escitalopram每天服用30 mg,連續使用3個月,結果顯示病人於心情上有明顯改善,並且減少玩網路遊戲的時間。另一個研究顯示,19位網路成癮者在每天使用 escitalopram 20 mg,連續使用10週後,有64.7%的比例減少每週上網的時間,整體情緒也有大幅度改變。
Han 等人使用bupropion給予病人6週治療,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測量腦部的活性,發現對於網路的渴望及花在網路電玩的時間都有減少。
二、鴉片類接受器拮抗劑
鴉片類接受器拮抗劑抑制前腦伏隔核 (nucleus accumbens) 多巴胺的釋出,改善個案成癮的現象。一個案報告指出,每天穩定使用的 sertraline 再加上naltrexone 150 mg,經由三年的控制,已經能夠治療其網路成癮的症狀
三、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如:risperidone、olanzapine、quetiapine、aripiprazole 等,有個案報告提出可治療網路成癮。例如,用於一位23歲個案每天給予 quetiapine 200 mg 再慢慢加入citalopram 來控制,經由4個月的給藥之後,已經可以妥善控制其強迫上網的行為。
四、中樞神經活化劑
研究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與網路成癮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共病比例高達三成。Han 等人招募62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併有網路電玩成癮症狀的個案,介入使用治療藥物為methylphenidate,平均每天使用30.5 mg,結果發現成癮症狀得到很好的控制。
網路成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圖一),背後可能有很多問題(憂鬱、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人際互動問題等),每一個個案的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需要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團隊做全面的評估及治療建議。如果覺得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請不要猶豫,盡快來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和醫師討論,一起對抗網路成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