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3 照顧好我們的社區厝邊~社區精神病人照護計畫  
照顧好我們的社區厝邊~社區精神病人照護計畫
 
●醫師 蔡冠逸
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是全球的趨勢,也是近年來重大的精神醫療政策。慢性精神病人逐年增加,隨著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修訂,身心障礙類別的擴增及各項福利措施的推行,精神障礙人口數從2000年54,350人到2017年底125,932人,增加了71,582人,成長132%,可見如何擴充及增進對精神障礙者的醫療及社區照護,是日益重要的議題。
另一方面,從2017年底龍發堂爆發結核病等群聚感染開始,在堂眾被陸續移出,並宣布全面暫停精障照顧,希望政府安置加速堂眾,一時之間造成堂眾家屬及社區民眾的擔心恐慌。再加上台灣近年陸續發生精神病患相關之重大社會事件,如2016年臺北市內湖隨機殺人事件、2018年台中牙醫命案等,造成社會大眾對社區中精神病患的擔心及疑慮。以上事件,在重視人權及病權的現今社會,確實引發如何在社區治療、長期照顧及持續安置精神病這一類身心障礙者的諸多不同意見。因此,如何建構出完善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讓不穩定的精神病人在不願意住院或離院之時,可順利銜接相關資源予以緊急照護及相關衛教,更顯重要。進而,政府在民國104年11月25號頒布了「醫療機構精神疾病病人社區照護品質提升計畫」。
許多精神病患的家屬對於病情不穩定又不願意就醫的個案,常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可以藉由這個計畫予以協助。在政府推廣這計畫後,可透過衛生局轉介社區內之困難個案,並由本院醫師及護理師進行外展訪視,協助評估病情,並提供醫療介入。

▲這個計畫主要目的:
1.透過醫療機構主動積極介入治療,引導病人規律就醫及協助處理緊急及突發狀況。
2.減少延誤送醫,並提升疑似精神病人緊急護送就醫效率,減少社區滋擾事件。
3.提升病人生活功能與品質,降低社會成本。

▲社區照護品質提升計畫收案對象:
1.警、消人員協助送醫,但未住院個案。
2.經審查會審查後未達強制住院之離院個案。
3.門診或急診醫師建議住院,但病人不願意住院個案。
4.警消護送就醫次數3個月達2次以上者。
5.出院個案獨居、無固定就醫、服藥不規律、家中主要照顧者65歲以上出院個案、家中有2位以上精神病人出院個案。

▲計畫是要向三面向積極挹注醫療資源:
1.醫院端:透過門急診醫師主動轉介,跟進有需求但不願就醫之個案。
2.社區端:由衛生局轉介社區內之困難個案,由醫師及護理師進行外展訪視,協助評估病情,並提供醫療介入
3.家屬端:透過訪員定期關心及提供藥物衛教資訊及危機處理方法,積極勸說個案接受治療。

本計畫服務之個案以失覺失調症為最大宗,鬱症次之。
個案主要的問題依序是精神病症干擾及精神病症不穩為最多。
每年大概服務500個病患左右,而協助其中兩百個左右的個案再回到醫院裡面住院 。

本計畫的實施前後可發現成功的協助不願就醫或建議住院但未住院的個案接受住院治療、門診追蹤或居家治療,並將個案轉銜回歸醫療或衛生局於社區中的追蹤訪視,以減輕病人家屬負擔,並與警政、消防人員等網絡成員合作,提升精神疾病病人社區照護及生活品質,並減少延誤處理衍生成為社會事件及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