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3 社會安全網-陪伴家庭的支持網絡  
社會安全網-陪伴家庭的支持網絡
 
●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 何建忠督導

  強化社會安全網將從社區中與個人、家庭所面臨最具威脅性的議題,包含貧窮、失業、家庭衝突、親職功能薄弱、社會疏離、精神疾病、藥酒癮、家暴、兒虐、自殺、犯罪等議題著眼;並以其關係最密切的經濟安全、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面向為主要架構;再結合學校輔導、就業服務與治安維護等服務體系,透過問題研析與政策檢討,擬定補強社會安全網漏洞之對策,結合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勞動部及內政部等中央跨部會網絡,協同強化社區生活中最基層、第一線的社會安全服務網絡。即在於檢討既有機制的缺漏,透過提升或改善既有體系效能,擴大「網絡」所涵蓋服務的對象;藉由網絡聯結機制的強化,縮小網與網之間的漏洞,以承載社會大眾對於「安全」生活的期盼。
  在這樣的議題下,從107年開始,各縣市衛生局新增了心衛社工的職務工作,主要服務於精神病人與家人產生有衝突的家庭,透過資訊系統的數據串連,找尋可能需要陪伴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中因為精神症狀的干擾、長期的照護壓力、家庭經濟的嚴重負荷,而逐漸消磨了面對壓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議題是在服務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家庭工作過程中,確認家庭面對的危機、困境與想望,逐步提昇案主及家庭面對壓力適應的能力與問題解決的能力。而建構解決問題策略的歷程中,針對家庭整體的關係與動力,需要重新建立溝通的平台。
  針對家庭的介入,不論是因為精神議題或是相處議題產生的衝突,都應該從家庭關係中去找尋家庭因應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現在與過往的經驗中找尋成功的案例。當心衛社工介入時,家庭往往處於長期衝突而失功能的狀態中,不論是因為長期暴力下而產生的習得無助,或是想要透由依賴社工的策略來尋求答案,往往都容易陷於社工資源抽離後就又落入產生暴力的循環中。


  是故,心衛社工對於家庭中除了壓力源的盤點,了解精神疾病、關係衝突、經濟負荷、司法訴訟等對於個別家庭成員造成的壓力與影響家庭關係的狀況,但對於如何降低壓力的影響,除了帶入資源協助外,也應該從家庭過往經驗中找尋解決問題或是面對挫折的經驗,從曾經解決的問題與後續事件的發展中,為逆境賦予意義與正向的未來期望。
  因心衛社工的服務思維是「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除了生理、心理、社會等狀態評估外,更要以整個家庭作為介入的焦點,針對家庭支持系統、動力、關係等面向了解與評估。因此能夠藉由不同的網絡單位,如醫療團隊、家防中心社工、分局家防官、衛政公衛護理師等網絡單位,從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可以更加了解家庭的狀況,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評估。
  在陪伴家庭改變的歷程中,往往需要長期的介入,而透過社工協助疾病管理、重建支持系統、資源連結等服務策略,目標就是形成個案的行為改變。除了因為急性的重大事件造成立即性的改變外,多數的改變行為都是逐步形成的,而能否持續這樣的改變狀況,除了個人的改變意願需要不斷強化外,這樣的改變行為能否使家庭、社區與環境中的重要他人回饋正向的經驗,往往是持續強化改變動機的重要原因。

  而這樣的改變歷程中,也不斷的重新建構對於自我概念的認同,透過將事件的概念化,逐步改善負向認知,同時促進有效的改變與因應策略,可以協助重新學習與重新獲得有效的認知基模。這樣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一個長久改變的歷程,同時也需要醫療團隊、心衛社工、家庭乃至於整個社區的陪伴,能夠接納在社區中生活的精神病人,促進生活與社會適應,方能達到降低家庭衝突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