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4 營養、「銀」養~機構長者營養照護  
營養、「銀」養~機構長者營養照護
 
●林鑾珍 營養師
  入職精神醫療機構一晃眼已超過20年,期間負責老人病房營養師職責長達16年光景,發現精神科長者因病症、藥物副作用、衰老或者是牙齒、吞嚥功能退化影響,導致整體進食狀況不佳,甚至讓營養指標下降,因此在營養照護上更加困難;精神科病人較常見的營養相關生理疾病為糖尿病、過重、肥胖……等,然而在老人病房的長者又因為平均年齡偏高,且伴隨生理功能退化,導致容易發生體重偏低、貧血甚至白蛋白低於理想值狀況,更有些長照機構容易發生長者下肢無力等情形。
  彙整多年經驗,預防老年人營養不良狀況必須及早開始,所以當家裡有高齡長者,一定要時時注意其整體進食狀況,例如:進食量是否偏低、容易嗆咳、開始挑質地較軟的食物、不喜歡吃富含纖維的食物……等,若持續有上述情形,則有可能是營養狀況即將開始變化的警訊,此時我們就必須提高警覺並時時觀查,如果發生次數增加就必須採取應對措施;例如:當進食量較以往下降並且持續一段時日,是因為長者胃排空變慢且對膽囊收縮素較敏感,故進食後容易產生飽食感且持續較久,所以宜採取「少量多餐方式」,將原本三餐的量改成五至六餐方式進食,可以減緩腹脹不適感;另外,在咀嚼困難部分,如果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可以延長「烹煮時間」或者以「改變形狀或質地」方式供應之,例如:蔬菜可以勾薄芡的方式供應,不僅較容易吞嚥同時也增加熱量攝取、挑選少刺魚肉或者肌肉纖維較短的雞肉作為蛋白質來源或者以燉滷的方式來烹調;在發現長者進食或飲水容易發生嗆咳,別再只是提醒吃(喝)慢點,應該警覺到是否因為長者的咀嚼或會厭軟骨(epiglottis)功能退化導致,宜及早進行「吞嚥訓練」來訓練喉嚨及舌頭肌肉。

在機構裡,對於長者的營養照護我們會更提前,例如在入住當下立即進行營養評估,來了解長者近期之進食狀況以並測量體位,再搭配其實際營養需求來供應適合長者之餐點;且機構內長者用餐同時是所有長者齊聚一堂,並有專業人員從旁看顧,因為「單獨用餐」也是影響攝食量重要原因之ㄧ,經研究顯示共餐以及溫馨的用餐環境長者進食量相對提高,所以在目前少子化的社會,為了預防長者在我們忙碌工作的同時而忽略了其營養照護,當我們驚覺其體重為什麼在不知不覺中下降或者活動力不如從前才要來調整,則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絕對超乎想像且效果也不一定可達預期。
其實照顧長者的營養真的不難,只需要多一點關懷、耐心及觀察力,時時關心及問候,則長者一定可以在我們用心的照護下「健康呷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