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2 預防腸病毒,保護你和我!  
預防腸病毒,保護你和我!
 

●藥劑科 許筱晴藥師

  腸病毒是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餘型,非單一種病毒的名稱。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其中又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而在國內腸病毒監測資料中顯示,2020年社區中最常感染的為A型克沙奇病毒,雖然也有發生重症的案例但機率較低。

  腸病毒喜歡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因此,臺灣的亞熱帶氣候正是適合腸病毒生長的環境,所以腸病毒已是台灣每年需注意的流行疾病,因此疾病管制署也將腸病毒納入了流行性傳染病的監測項目之一。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又會再度出現一波流行。感染年齡多為5歲以下幼童,而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顯示,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而重症致死率約在1.3%至33.3%之間。成年人也會感染腸病毒,但因免疫力較好,因此,有一半以上的成人可能都沒有太嚴重的症狀。

傳染方式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12週之久。因此,當幼兒確診為腸病毒,務必在家休息一週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且其衣物與糞便等都須妥善處理,以免造成腸病毒傳播。如家中有其他5歲以下幼童,最好能先行分隔照顧。

臨床症狀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一般約2~10天會開始出現症狀。幼童感染時,最常發現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疱疹性咽峽炎:主要由A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手足口病: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在成人感染腸病毒後,常見的症狀則是黏膜化膿,可能會有刀割般的疼痛,如有症狀可儘早就醫確認。

治療與預防
  目前腸病毒感染症的治療方式主要採取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 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在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到大醫院進行診治。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且清潔消毒劑及酒精都無法殺死腸病毒,需使用含氯漂白水才能使腸病毒失去活性。另外,腸病毒在50℃以上的環境中也無法存活,所以確實將食物加熱處理,或將衣物浸泡熱水、紫外光照射或太陽曝曬等,都可降低腸病毒的傳播。

  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時,可取用市售的漂白水進行配置,配置過程中須配戴手套注意安全,並且在配置後24小時內使用。如要進行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取用市售的漂白水100c.c.加入10公升的清水中);如要進行病童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處理,則建議使用濃度1000ppm的漂白水(取用市售的漂白水200c.c.加入10公升的清水中)。

  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常接觸的門把、桌椅、玩具等進行消毒。擦拭消毒的接觸時間建議超過10分鐘,之後可再以清水擦拭,以降低異味。浸泡消毒的接觸時間建議超過 30 分鐘。擦拭後可移至戶外照射陽光,更能加強消毒效果。

  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常常以「濕、搓、沖、捧、擦」5步驟正確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幼童的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兒童玩具經常清洗、消毒等,都能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保護家人,也保護你我!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