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8 小心疫疫的日子   
小心疫疫的日子 
 
●作者:Jingfu
  在西元2020年初,國際消息指出有流行疫情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型的冠狀肺炎病毒,一開始找出病毒宿主是出現在中國武漢地區,到現在幾乎全球都有出現病例,但這對於居住在臺灣的我們,即使國家防疫措施做的再徹底,都難免還是會引起國人內心的恐慌。
  台灣大多數民眾原本都只是聽聞國際疫情消息,常常在社群網站或日常社交中提起這個議題與他人閒聊。在這些閒聊的過程中,我們能運用察顏觀色的技巧,悄悄的去發現每個人對疫情之感受都有些許的不同,在社會交際技的互動裡,往往會出現不同年齡層的交流。
  一般青少年的日常會在學校及補習班等教育機構裡學習並進行社交活動,校園裡除了學生之外還會有師長、志工……等等。在社會人士方面,也常會遇到要在辦公室裡辦公或在會議室裡進行多人會議的狀況。目前臺灣的高齡長者是屬於人數眾多的族群,他們會常常需要跑醫院、待養護所或去參與專門為年長者設計的長青課程。在臺灣,也有一群人是搭大眾交通工具的通勤族,在車箱、車內、機艙等密閉活動。
  當這麼多人同時在教室、車廂、辦公室……等這些密閉的空間一起進行活動時,台灣政府適時提出了全民防疫人人有責的政策,政府強制規定在八大社交場所需要配戴口罩並配合測量體溫才可入內參與活動。另外在醫院、養護機構及托嬰中心……等,因這些都算是醫療照護體系的機構,在防疫期間台灣民眾若有就診或諮詢……等等的需求,一定要確實配戴外科口罩、測量體溫再加上勤洗手,這樣才能有效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台灣疾管署也因安全衛生條例法,另外訂了新的罰則,目的就是希望國人在防疫的部分可以自我管理。
  臺灣國人近期也開始注重這波疫情對心理的影響力,有些精神科患者會於就診時主動向醫師或精神科專業醫療人員述說自己內心的恐慌及焦慮狀態。特別是符合A型人格特質的患者,常常會出現預期性的焦慮進而影響到個人的日常生活品質。這類心理敏感的族群,通常只要一到人多的場所就會感到無比的恐懼,進而影響到自己工作或處理事情的仔細度和正確度。
  在防疫期間裡,有些人會採取不出門的社交策略,這些人大多擅長用網路社交軟體增進人際互動,有些人則是因此而社交退縮,這次疫情對於慮病症患者而言更是一大挑戰,他們會因為害怕自己有被感染的風險而不想外出與社會互動。有時也會出現狂洗手、狂消毒的強迫性行為,那是因為這類患者在這些行為的模式下,能讓自己心裡感到安心且不再恐懼。
  但若這些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已經困擾到生活品質跟步調,通常醫療人員會建議再次回診與身心科醫師討論及調整。此外,慮病症患者的家屬也應適時地陪伴回應並傾聽他們的心聲,一同營造健康又正向的家庭生活,這樣一來大家心理既不會壓抑也不會有恐懼的累積,經過這樣的調整也可以去防範精神疾病的復發,用這樣的方式能夠進而替精神康復者開啟另一條有意義康復之路。不要被疫情困擾讓大家都可以有健康的身心靈繼續有意義的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