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8 是醫生也是家屬  
是醫生也是家屬
 
●張菡芸醫師

「我的家人也曾經有過一樣的狀況,所以我能夠理解。」

  看診時,這句話我曾經說過數次,有時甚至會直接說,這些狀況我的母親都經歷過,希望能讓病人或家屬理解,我是能夠體會部分他們的心情。

  兒時記憶中,母親的身體都沒什麼大問題,直到我剛上醫學院,母親的身體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出現了腎功能退化,現在回想起,對於當時沒有主動去了解母親身體狀況的我感到生氣。每次陪母親回診,也只是聽醫生說許多不是很能理解的東西,自我欺騙式的安慰自己,母親都有在看醫生吃藥,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吧,也沒想過要去查資料,提醒母親注意飲食和運動這些生活保健,等到意識到了,發現醫學院所學讓我可以理解每次母親帶回來的報告還有醫生所說的是什麼意思時,母親的身體竟然到了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程度。

  母親經歷過多次住院,最近一次是去年的母親節早上因為心肌梗塞緊急住院。每次住院幾乎都是我在醫院陪著她,碰過因為隔壁床的病人太吵幾乎整夜未眠,在手術室外焦急等候,半夜幫低血糖的母親去便利商店買果汁等。

  而一向開朗母親因為這些過程和病痛,再加上包括我在內的家人都在外地工作上學,家中平常都只有她自己一人,母親出現了情緒低落的狀況,當時看著原本愛笑的母親總是表情愁苦,告訴我說覺得她沒什麼動力,家裡都沒人可以講話,出去又不知道要找誰,什麼事都開心不起來,那時候母親的內科醫生也將她轉介到了精神科開始藥物治療,我也從那時候開始養成了每天打至少兩通電話回家的習慣,因為那時候母親說,她整天一個人家裡,想說就算是打錯的電話也好,至少有人可以跟她說話,當時聽到母親這麼說,真的非常心疼,但當時又沒辦法離開工作的縣市,所以就透過每天打電話,就算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是跟她說自己三餐吃了什麼,之後父親的工作調整返回家中,母親的情緒狀況也開始好轉,現在已經沒有吃藥,而我仍維持著每天跟她通電話的習慣。

  現在臨床上有時碰到跟母親的狀況類似的病人,我會適時的表達我的理解和母親的現況,有時是抗拒吃藥的,或是不能接受自己狀況的,我都會說起家中那位,總是照顧著我,帶給周邊人歡笑的母親,經歷過的狀況,病人也相對比較能接受我的建議。

  我實習時曾有一位老師說,我的母親是我從醫路上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一直謹記在心,我真的非常感謝母親,讓我學習到非常多,在臨床上面對不願意吃藥或是治療的病人,能夠更有耐心去同理和了解背後的原因,我不敢說自己能完全做到視病猶親,但我會時刻提醒自己謹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