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30 百合正綻心能量:心情真讚  
百合正綻心能量:心情真讚
 
●臨床心理師蔣馨怡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能力來評斷一隻魚,牠將一輩子相信自己是笨蛋」。過去傳統心理學將心理健康著重在減輕痛苦、遠離心理疾病,而大寮百合園區精神護理之家的住民為精神症狀呈穩定、慢性化,雖不需住院治療、但日常生活仍需他人協助,因此若把心理健康的目標放在遠離心理疾病或補強住民不足之能力上,對於住民、照顧者及醫療專業人員而言都是一大困難與挑戰。隨著正向心理學的興起,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建立幸福感,強調聚焦於個體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而非專注於個體的不足與缺陷,若能在生活中展現自身的優勢能力會使人變得更有力量並有自我實現之可能,因此臨床心理師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來設計團體活動,期望透過此團體能增進住民們的正向情緒、樂觀、感恩以提升整體安適感,協助住民們能發揮自己的強項於工作、扶持低功能住民中以落實發揮最大潛能之精神,以提升自我價值、意義與成就感,並進一步協助強化住民間、住民與醫療照護人員間的正向人際互動來營造百合園區的幸福氛圍。
  如何提升幸福感?根據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2012)提出由五大元素所組成的幸福模型「PERMA」-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心投入(Engagement)、正向人際(Positive 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及成就感(Accomplishment),因此臨床心理師依此理念與內涵,以百合園區高功能住民所能理解之方式規劃設計出一系列相關團體內容,每月以一種快樂行動為主題,包含挖掘並發揮個人優勢、心流、情緒管理、樂觀、感恩、溝通、正念等活動。臨床心理師協助住民們透過心理測驗、書寫、拍照記錄等具體且簡單之方式進行,從活動中一一練習、引導覺察並強化其正向情緒,於日常生活中不僅能增加住民的幸福感,其他住民也能一同從活動練習中獲得正向的回饋與協助。在這過程中,臨床心理師也會協助住民們建立成功經驗、促進住民間正向的人際溝通與連結,並進而提升自我價值及意義。
  然而從今年1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逐漸蔓延,電視新聞上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訊息不停且重複地播報,如:各國疫情爆發、確診人數持續攀升、口罩及物資搶購等,讓不少百合園區住民們出現擔心、焦慮的情緒,且為了防疫也打亂了住民們在園區中原本規律的生活節奏,包括:需環境清潔消毒、被督促勤洗手和戴口罩、外醫後回園區須隔離、每天僅能外出園區自由活動30分鐘、用餐時間緊湊、無法與家屬會客、無法跨家參與團體活動、期待每年舉辦一次的春酒也遙遙無期等,百合園區住民們每每看到臨床心理師就會抱怨以上種種生活上的不便、思念家人及無法自由行動的無奈與苦悶。
  過去研究證實正念(mindfulness)能幫助我們重拾內心的平靜與安適,正念不具宗教性且經過科學證實能有效提升身心健康,因此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臨床心理師在百合正綻心能量–心情讚團體中主要帶領百合園區住民進行正念練習,如:正念飲食、動態冥想、慈心禪,以協助住民們能讓自己在混亂的疫情中將自己穩穩地安住。Kabat-Zinn博士將定義正念為一種時時刻刻的覺察,透過刻意地專注於當下,並對經驗產生非評價的認識與覺察,並提到正念練習包含七項基本態度:不批判、接納、信任、不刻意追求、耐心、初心、順其自然。在團體中,其中有住民在體驗正念飲食後分享心得表示:「從來沒這樣吃過葡萄乾」、「原來葡萄乾這麼美味呀…」、「要吃到這顆葡萄乾很不容易,要經過很多程序才可以吃到(如:摘種、烘曬、運送等),謝謝心理師」。面對壓力、焦慮、憂鬱,我們總是非常快速地做出些什麼想擺脫、克服它,但往往適得其反,就像雪花瓶一樣,越是用力搖它、它就越混濁,唯有靜心等待雪花沉澱才能看到清澈透明,因此可以運用正念來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除了協助百合園區住民們因應混亂的疫情所帶來的不安等負面情緒,臨床心理師也帶領百合園區的照服員們進行正念團體,協助降低照服員可能出現的工作耗竭(burn out)及照護上等工作壓力,讓照服員們能有機會從覺察自己開始並練習如何好好地照顧自己,並進而提升對住民們的照護品質。最後,我們也一起透過慈心禪練習來祝福自己、家人、百合園區的住民及園區的所有人,並將這份關心與祝福延伸至地球上的所有人。願,安全健康、身心自在、能善待自己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