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4 我不怪,是你不了解我  
我不怪,是你不了解我
 
●藥劑科許峰瑜藥師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地滿足孩子們所需要的物質生活,但在心靈層面就沒有如此簡單,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探索自己以及這個世界,並各自發展成獨特的個性,不外乎是老師們評語會分類的那幾種:活潑外向、內向嫻靜,但有一種很少被提到,甚至是被人貼上標籤、刻意忽略的那一群,「師長眼中的問題兒童/問題少年」,但他們真的是這樣嗎?
  前先日子有許多的震驚社會的新聞,檢視犯嫌的成長歷程,大家才發現他們在兒童或是少年期間,多少都有一些暴力或是抑鬱的情況,但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很多人都會用:「青春期都這樣,長大就會好了」或是「他/她,就是個問題學生」,便不再探討他們是否在心靈發展上遇到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醫療資訊的進步,大家開始探討這個部分,許多研究發現他們其實是有所謂的「情緒障礙」,意指長期內在情緒或外在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兒童或青少年情緒障礙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會涉及到學業、人際關係及工作等方面,舉兩個身邊的例子來說: 小安(化名)最近開始不喜歡去上學,從原本準時到學校報到,漸漸地開始遲到,最後用生病來推託,她的父母本來以為只是新學期適應不良,直到老師通報學校後,啟動輔導系統,經過審慎評估,確認小安患有情緒障礙,後來在老師、醫師以及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小安的情緒障礙獲得改善,如果不是老師的及時發現,小安可能已成為中輟生,大家眼中的問題學生;另一位主角阿淵(化名),出生於家境優渥的環境且在學校表現優異,但偶爾會表現出悲觀的情緒,一開始大家不以為意,直到他開始對很多事情都不關心,甚至開始有偷竊行為,家長才驚覺到事態的嚴重性,帶去醫院檢查過後,發現阿淵罹患了青少年情緒障礙,最後在多方的治療之下,阿淵的症狀逐漸改善。

兒童或青少年情緒障礙常見症狀
•外向性: 攻擊性、衝動性、反抗性、過動……等
•內向性: 畏懼、憂鬱、退縮……等
治療方向須涵蓋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心理層面,經醫師評估後若有需要可以加入藥物作為治療。使用的藥物可以大致分為:
•抗精神病劑
•中樞神經興奮劑
•抗憂鬱劑
•鎮靜、解焦慮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需要給予的不僅是物質的需求,在心靈的的成長方面也需要時時注意,我們會很容易發現孩子身體上的傷,但他們心靈受的傷往往會被忽略,當孩子們有跟以往不一樣的表現時,我們需要以觀察、溝通、了解取代責罵、處罰,才能真正找到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