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1 神經回饋訓練如何幫你「非癮、不渴」  
神經回饋訓練如何幫你「非癮、不渴」
 

●蔣馨怡 臨床心理師

  馬可.吐溫曾幽默地說過一句話:「戒菸是很容易的事,我已戒過一千次。」不管是菸癮、酒癮、藥癮或是對食物的癮(暴食),這句話都深刻得描繪出成癮者對「癮」的又愛又恨及無法自拔。不少人會問:戒癮不是就不要用就好了嗎?為什麼會如此困難?其實是我們還沒學習到有效的方法去停止大腦對物質的渴望。
  在學習新技巧中能獲得即時的回饋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如果在學習唱歌時能聽到自己是否唱在音準上、並逐漸調整自己的音準,這會讓你更有效率地學習唱好一首歌;然而,大多數的我們有時候很難去控制自己的心智狀態、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試著回想小時候自己在學校上課或寫作業時是否曾經被老師提醒要專心,但可能過沒多久又被老師提醒要專心時才發現自己的心早就不知道什麼飄到哪裡去了,或是回想自己過去在準備要上台報告前,你有多緊張而有多努力地想叫自己放鬆下來,但你的心和身體卻不聽使喚,心跳似乎跳得更快、手變得更冰冷了,這在臨床實務中更是常見,臨床心理師會去測量個案在使用自己的放鬆方法時之生理訊號(如:腦波、心跳、膚溫、汗腺分泌、血管收縮等),有不少個案透過神經/生理回饋評估才訝異地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認為或使用的放鬆方法其實並沒有真正地讓自己放鬆下來。我們的心智狀態是依據大腦過去的經驗來運作的,而學習有效的新方法來控制大腦並不容易,就像是帶著耳塞在學習唱歌般困難,還好隨著科技的進步,透過非侵入式腦波之測量與訊號回饋,我們可以確確實實看到自己的大腦正在做什麼、大腦當下的活動狀態,再加上與臨床心理師討論、嘗試並練習「心」方法,你可以將自己的心智狀態控制得更好。

不同腦波頻率對應不同的心智狀態,國際腦波學會(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cieties for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ology)依照不同的頻率大致將腦波分為delta、theta、alpha、beta波,腦波和大腦的意識有某種程度上的對應關係,例如:較高頻的beta波(12~38 Hz)與處於意識狀態、專心、緊張和焦慮想法有關,alpha波(8~12 Hz)的特徵是放鬆,theta波(4~8 Hz)則是更深層的放鬆,而一旦進入深層睡眠時腦波會以較慢的delta波(1~4 Hz)為主。在功能健全的正常大腦中,會出現不同的腦波狀態來適應不同的情境,例如:當你在工作專注於一件事時,你的腦波會有較多的beta波活動;而當你躺下準備睡覺時,你的腦波狀態會逐漸從alpha波轉到theta波、再轉換到delta波。大腦無法對情境做出適當的回應會導致許多問題,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者的beta波太不活躍,如果你很努力專注、但你的腦波大多產生alpha波,那麼你還是很容易就分心和放空,甚至有些ADHD患者在沒有服用利他能或專思達(提升注意力的藥物)的幫助下,可能不知道要能隨時專注在一段時間內是什麼感覺;相反的,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則有過多的beta波而無法好好放鬆。神經回饋訓練即是透過高科技儀器將腦波狀態轉換為視覺或聽覺訊號,讓你立即接收到大腦的活動狀態來幫助自己學習控制腦波,讓大腦對發生的情境做出適當的回應,有了回饋你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走在「對」的道路上。


  神經回饋訓練是協助戒癮的有效方法之一,過去研究提出兩種方案:一為提升alpha波和theta波、另一為輔以提升beta和/或SMR波(12-15 Hz),透過神經回饋訓練你可以看見大腦的活動狀態隨著練習而改變,且研究結果證實神經回饋訓練能有效減少渴癮、改善情緒、提升自我效能感並降低復發風險。除了處理成癮本身的問題之外,神經回饋訓練能改善與成癮有關的狀況,例如:成癮在ADHD和PTSD患者中是很常見的,ADHD患者需學習增強beta波、PTSD患者則需學習減弱beta波和增強alpha波,它亦可以用來協助處理煩躁、難以專心、憂鬱和失眠等戒斷症狀。雖然神經回饋訓練是協助戒癮的有效方法,但「癮」的成因是非常多面向的且常與其他疾患共病,單靠神經回饋訓練並無法獲得全面性改善,因此臨床心理師會結合神經回饋訓練及正念、認知行為治療等方法,量「腦」打造適合你的「非癮、不渴」之方法,協助你在戒癮的道路上「非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