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4 失眠的評估及診斷  
失眠的評估及診斷
 
●謝冠瑩醫師

  小瑩剛接了忘年會的主持棒,心裡很緊張,晚上數著綿羊,數到十百隻都還睡不著,就算睡著了,也會夢到忘稿還是在台上跌倒等出糗的狀況,被自己嚇醒!隔天帶著兩個「黑輪」去上班,去凱旋醫院門診問一下醫師該怎麼辦才好?
  失眠應該是臨床上盛行率最高的精神科問題。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患者,也可能在精神症狀穩定後,伴隨著失眠的後遺症。依據台灣研究統計指出,慢性失眠的盛行率有 11.3%,也就是說 10 人之中有 1 人長期受到失眠的困擾。著年齡越高,失眠比例也越高。甚至有許多研究指出,睡得太少(少於6 小時)或睡得太多(超過9 小時)的人,死亡率都高於平均睡眠在7-8 小時的人。
  要了解失眠該怎麼辦,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睡眠的生理機轉,人類的生理時鐘由中樞神經裡的視叉上核調控。當眼睛的視網膜接收到光照,就會將神經訊號傳遞到腦部中的視叉上核,進而減少松果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圖一)。一到晚上的時候,松果體就會提高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可以讓大腦產生睡意,接著開始入睡。也可調節從睡覺到醒來的時間,維持足夠的睡眠時數。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們是閉著眼,但是光線仍會穿過眼皮,而影響到我們的松果體,因為褪黑激素對睡眠的影響很明顯,如果想要睡得好又久,就要減少臥室的光照,例如關燈、窗簾等。

  當我們入睡之後,會進入所謂的睡眠周期,分為「非快速動眼期睡眠」及「快速動眼期睡眠」,非快速動眼期睡眠又分為三期,其中第一二期是淺睡時期、第三期是深睡時期。一個睡眠週期大約是 90 分鐘,會從非快速動眼期開始,一直到快速動眼期結束。正常的睡眠會有 4 到 5 個睡眠週期,其中非快速動眼週期約佔了總睡眠時間約 4 分之 3,快速動眼期則佔了 4 分之 1 左右。當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時,也是作夢最多的時期。(圖二)如果在此時醒來,可以說出剛才做的夢境。一般人一個晚上會做很多夢,只是醒來就忘記了。也有人抱怨自己很多夢,可能是比較淺眠,因此會記得許多夢境。

  失眠的原因百百種,我們可能會因為壓力、工作、課業、情感或疾病,甚至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導致晚上輾轉難眠、白天精神不振。失眠的症狀包括了入睡困難、無法維持睡眠、容易早醒、多夢、淺眠、睡不飽等等情形。醫學臨床上所定義的失眠,是每個禮拜如果有超過三個晚上,以上這種情形如果持續短於三個月,稱為急性失眠,多半與壓力、焦慮、生理疾病、酒精與藥物使用、作息時間改變有關(輪班、時差等)。如果出現失眠的症狀長達三個月以上,同時合併睡眠品質不佳、白天的身心功能受到影響時,則稱為慢性失眠症,建議進一步釐清與治療。

  一般失眠的診斷與治療,醫師會先評估幾個常見的生理疾病,第一個就是睡眠呼吸障礙。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三十到六十歲的人當中,有4%∼9%的人罹患此疾病,六十歲以上的人,更有超過一半的人罹患此疾病。哪些人容易有睡眠呼吸障礙呢?有呼吸中止症候群家族病史、打鼾問題、夜尿問題、過度肥胖、困難控制的高血壓等情況的人,較容易罹患睡眠呼吸障礙。呼吸中止症候群其中又分為「阻塞型呼吸中止症候群」與「中樞型呼吸中止症候群」。發生睡眠呼吸障礙的病人,需要完整的睡眠檢查,以找出是否有身體疾病、或是生理構造發生問題。阻塞型可能與打鼾、肥胖有關,經常會睡到一半醒過來、以及白天精神不濟等情形,最常見的特徵就是打呼很大聲,隔著房門都聽得到,打呼幾次後就會停止,然後又接著打呼。中樞型則常與身體重大疾病有關,例如鬱血性心衰竭。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呼吸中止症候群,皆會導致睡眠品質低落。

  另一個常見的生理疾病是腿部不寧症,常見的特徵有腳覺得痛痛麻麻的,會想要動一動去除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越到晚上這種症狀越明顯。這種疾病容易出現在孕婦、洗腎病人、以及缺乏鐵質的病人身上。

  睡眠相位前移或後移症候群,這是一種睡眠的變異型態。前者為「太早睡,太早起」,比較常發生在年長者的身上,因為作息越來越早,甚至有些人在黃昏就開始打盹,早睡,自然就早起了!這時候要注意的是凌晨睡醒了出去運動,因視間不佳而容易發生意外。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和睡眠相位前移症候群恰好相好,「太晚睡,太晚起」,睡覺前看臉書、刷抖音,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長期來說也會睡眠相位後移。

  失眠還有其他重要的鑑別診斷,因此需要精神科醫師專業的評估與診斷。歡迎有需要的熊貓眼來跟精神科醫師談一談喔!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