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長照復能-教育共同合作  
長照復能-教育共同合作
 
鄭駿樺職能治療師

我國的長照服務體制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漸進式的修正來符合新趨勢,由最早的長照1.0居家服務和社區復健模式公告的「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隨著改變進入長照2.0強調「復能」的新世紀,將居家復健與其他專業照顧整合成為「復能照顧」。長照一直以來的重心都是放在如何生活照顧,但新制度融入了專業服務照顧組合,以及搭配自我照顧的精神和自我獨立的態度,進而透過專業團隊照顧使高齡者或失能者能有效執行或參與日常生活活動,由被動的被照顧者轉變成主動執行的被照顧者。因此,長期照顧服務最終目標是強調讓高齡者或失能者都能有動機、有機會,透過教育去學習回歸參與社區活動,達到終身學習成效。

復能多元模式是長照的新趨勢,灌輸預防醫學概念而非事後照顧、著重復原能力而非殘補代勞,使失去的功能部分恢復或維持不惡化,長照給付及支付基準也基於此精神,故將復能多元模式納入專業服務組合,透過跨專業團隊來發揮個案潛能,提升個案自主生活能力,爰復能服務透過代償性策略的指導與訓練,並藉由活動型態調整、環境調整介入,將日常活動直接變成訓練內容,每日執行活動時等同是在做訓練,讓個案在執行日常活動時逐漸增能,不但執行活動的「功能性能力」逐漸有進步,也因為執行活動機會增加,當個案目睹訓練的成果,更有動機繼續練習與參與,最終目的為讓個案能執行「對自己最重要」的日常活動。

然而復能團隊在實際執行上常會遇到與家屬和個案溝通上的問題,而出現認知上的誤解,有些時候家屬會覺得既然都是復健那就應該跟醫院一樣治療人員要提供該有的服務時間和成效,殊不知復能多元是以指導為主,仍以個案有動機意願的優先需求評估考量之自主功能性活動為目標,透過生活型態再設計(lifestyle redesign)的活動策略來改變生活方式,以及藉由經驗式學習 (experience learning)灌輸在吸取經驗同時,伴隨著社會生活和個人經驗的深刻變化,於社會情境中潛移默化的來形成自我認同和養成習性。再者轉化學習(transformative learning)運用意識提升策略來增進自我覺察,以新觀點看待熟悉事務,重新詮釋自己當下與過去的行為時,且用新的策略來詮釋有意義生活,因此教育和學習這方面在醫療衛教上就有其重要的存在價值。尤其在需求評估過程中要同時滿足個案和家屬的要求是需要時間來學習經驗的,即便偶會有不同見解,那也是一種磨合中以個案為中心求進步的原動力。

再者政策和教育合而為一,才能讓方案在推行方面朝永續發展邁進,而非曇花一現。因很多家屬常會出現有了醫療團隊提供服務後,就什麼都放給復能團隊和個案,容易陷入只問結果不陪同經歷過程的繆思。殊不知個案的進步過程中,家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可透過回覆示教(Teach-Back Method)確認個案和家屬均明瞭未來復健的方向。透過教育具有可接受性(acceptable)、反思性(reflection)和具傳承(inheritable)的特性讓長照復能成為具價值的醫療。

反轉照顧觀念,深耕復能服務,建立跨專業團隊共同服務照護運作模式,使專業共同合作服務能落實於居家、社區間,進而減少照護成本需求。量足的多元長照服務,建構「健康生活」、及「行動無礙」的友善且自在之環境,灌輸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概念,使被照顧者和照顧者都能擁有健康、快樂及尊嚴的有意義生活、活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