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精神患者的家屬參與家屬教育團體之所獲  
精神患者的家屬參與家屬教育團體之所獲
 
吳淑貞社會工作師

精神疾病影響病患的疾病適應及社會功能,同時影響家庭功能的運作如互動關係、角色功能以及與鄰里關係,家屬除了擔心病患的精神症狀干擾,協助或督促病患維持規則就醫及服藥、日常作息等,可能還需要背負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對於照顧者身心靈方面產生極大壓力。當家屬對於精神病患者的疾病認知有一些誤解或不恰當的應對方式時,不僅可能造成病患心理或行為上的負向影響,更容易造成家屬及病患之間的對立關係,阻礙疾病復元之路。本院舉辦家屬教育團體每年4梯次,每梯次的主題包含介紹精神疾病、認識精神藥物、病患的社會適應、社會資源及社會福利、如何與精神病患相處、主要照顧者的身心適應等,共執行6次,每次團體時間為90分鐘,每週進行1次。

為了解家屬參與家屬教育團體之成效,每次家屬教育團體結束後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參與家屬共有18人完成量表,性別男女佔各半,與精神患者關係以父母為多(55.6%),其次為手足(22.2%);其中為主要照顧者佔66.7%,教育程度以高中(35.3%)、大學(29.4%)為多;精神患者診斷以思覺失調症佔61.1%,其次為情感性精神病佔22.2%。家屬同意從專業人員獲得支持(平均3.04分至3.09分),包含為透露罹病家人情況的資訊、肯定對罹病家人的貢獻、訊問對於罹病家人的狀況的意見想法。51.1%至61.7%的家屬認為從專業人員獲得疾病相關訊息不足夠,包含為疾病成因與治療、社會資源、照顧建議、疾病藥物、因應精神疾病相關議題。

分析參加本次家屬教育團體的家屬中有半數為第一次經歷精神科住院治療,初期發病精神病患之家屬對於疾病認知及接受程度有差異,有些家屬可理解疾病復原所需要之歷程及多元資源,有些家屬仍處否定或試圖合理化精神病患病情所衍生之議題,期待單一醫療資源可以協助精神病患恢復穩定生活,因此需持續提供衛教訊息,增進家屬理解多元復健管道及家庭關係對於精神病患的社會適應及疾病復元佔有重要性及關鍵性。家屬同意從專業人員獲得支持部分如肯定對精神病患的貢獻。相關研究文獻發現心理衛生教育團體可減輕精神病友家屬的照顧負荷。家屬透過家屬教育團體的照顧經驗分享,讓家屬覺得自己所面臨的困境獲得普同性支持(Universality)及情緒宣洩(Cathar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