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旋轉門內外的世界─從社區精神關懷到住院醫療照顧  
旋轉門內外的世界─從社區精神關懷到住院醫療照顧
 
許馥穠社會工作師

旋轉門外的社區精神關懷
進入凱旋醫院之前,我是個穿梭在社區大街小巷,走進精神病人家門的助人工作者,面對的是最貼近個案生活的現實面。在不同的家門與客廳中,傾聽每位個案不同的生命故事,關懷個案是否有規則服藥與回診,忙著因人而異所需的社會資源轉介,有時還必須處理棘手的現場狀況,例如:個案因重大失落、情緒不穩定而引發的自殺問題,或是因精神病症發作而造成的社區干擾。五花八門的問題,挑戰著社區中最前線的工作者,當時的我,總會認為若個案精神狀態不佳,趕緊將其送醫住院治療,對社區、案家,甚至對我而言,也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旋轉門內的精神醫療社會工作
結束多年的社區精神關懷工作之後,我踏進了醫院,工作場域從案家客廳變成了精神科病房,相近幾呎的病床,同樣也承載著不同的入院故事。在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與任務目標之下,卻也做著大同小異的工作。從會談中傾聽個案的過去與現在;在混亂的臨床症狀中,試圖建立個案的病識感;面對焦慮不安的家屬,給予情緒支持與衛教;發掘支持度薄弱的個案,協助聯繫網絡及轉介社會資源。在醫院端服務個案的日子裡,我最大的體認是為個案尋找一條回家的路,是件相當困難的事。現在的我,已不再認為「住院」對個案來說是最好的方式。

家庭支持度與旋轉門效應
「旋轉門效應」為精神疾患者短時間內反覆進出醫院的行為。降低旋轉門效應為評估病況穩定度的一項指標。現今倡導「去機構化」為目標的政策下,政府積極推動多元化的社區照顧與復健資源,鼓勵個案回歸社區。歷經旋轉門內外工作經驗的我,深刻體會到的是「家庭支持度」的重要性。能回家的個案,其家庭支持系統是影響個案病況的關鍵點,或許支持程度不一,但還是能發揮部分照顧與陪伴功能。然而,在醫院病房中,家庭支持度差的個案,似乎是被家人遺忘在病房裡,其返家之路,是如此的困難與漫長。

承接社區經驗 投入病房最前線
從社區精神關懷到住院醫療照顧,我感謝過去的社區工作經驗,讓我能熟稔的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源。在個案住出院之際,我常思考著該提供何種社會資源。現在的工作崗位,讓我看見了旋轉門內外的世界的異同,除了盡力做好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之外,我期許自己能不斷在前線中學習,持續為旋轉門內外的個案,提供更適切的社會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