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6 當龍發堂遇上凱旋所帶來之美好  
當龍發堂遇上凱旋所帶來之美好
 
龍發堂這個「名詞」,筆者年幼即從大人們口中聽說過,民間傳聞居住在內的堂眾精神狀態似乎都有著不同層面之狀況,因而使得家屬在照顧上有一定程度的困難,許多家屬並非否認現代精神醫學,亦非相信龍發堂的宗教神威,實在是經歷長期求醫與進出各類機構過程中,弄得精疲力竭,才找上龍發堂接手照顧。畢竟,對於無法取得現代醫療資源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而言,龍發堂提供一個比起醫療機構更容易負擔的居住空間。

筆者從事精神科已有多年時間,未曾想過龍發堂這樣一個具有鄉野傳奇色彩的收容所,竟也會有解散的一天,2017年龍發堂因為爆發阿米巴痢疾及肺結核群聚感染,經衛生局屢次稽查其衛生與防疫措施並無顯著改善,衛生主管機關責無旁貸擔負起安置龍發堂堂眾之重責大任。筆者所服務之醫院亦有收治堂眾,進而有機會照顧到來自龍發堂來的個案。第一次接觸個案時,覺得十分不可思議,想不到一個人的表情居然可以那麼的僵化,而且完全不與人互動,完全呈現靜悄悄的狀態。整天就是躺床,也不參與任何活動,凡事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之下,個案才會勉強被動配合完成;起初接觸個案時其大多沉默不語,令筆者難以理解、想像其內心真正的想法,進而給予其適合之照護。故剛開始接手照顧個案時,心情非常焦慮不安且挫折感甚重,著實不知該如何給予其所需之相關照護措施。幸而此時,有資深護理人員及時對我伸出援手,深入淺出且不厭其煩的指導我,並與我分享相關之臨床照護經驗,使我得以重拾信心擬定相關照護計畫。

剛開始個案對於我的問候,最普遍的反應常都是瞪大雙眼看著我,對於問話皆不予回應,而我依然持之以恆,只要上班期間必定向其道早問好,鼓勵其參與病房之所有活動及與人群接觸。一段時間後,個案終於願意用單字回應我的關懷,雖然還是整日躺床,亦不與人互動,但臉部表情不再那麼的僵化了,可感受到個案已逐漸打開其封閉的心房,往前邁進一步了。一個月後在筆者循循善誘及多次鼓勵下,已願意參與病房舉辦之活動,雖然持續力短暫,且再見到筆者時偶可面露微笑,可惜仍未與人有所互動,即使其室友主動與其打招呼。目前已進步到僅短暫躺床,可於鼓勵下參與病房之活動且持續全程配合,用餐時間主動排隊外還可於餐後協助環境整理,遇事可主動尋求工作人員協助,但人際關係仍顯淡漠、退縮,相信在護理人員真誠、耐心照護、重複訓練下,個案可漸入佳境重建其原有之功能、恢復積極生活,維持一定程度之生活品質,有朝一日能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