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5 從《一九八四》到<大砲之街>  
從《一九八四》到<大砲之街>
 
從《一九八四》到<大砲之街> 專案個案管理師廖文慧

  《一九八四》---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小說;<大砲之街>---日本動畫導演大友克洋的動畫作品。兩種不同的文化(西方與東方),不同的傳播媒介(小說與動畫),放在一起做論述,似乎有些突兀,但實際上兩者在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 要如何從小說文本《一九八四》過渡到動畫<大砲之街>,就先從作者與作品的介紹開始。

《一九八四》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國作家。歐威爾撰寫的《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可說是傳世之作。歐威爾以敏銳觀察及諷刺筆法,刻畫出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及其追逐權力者。小說中對極權主義政權的預言,與後續發展的歷史互相印證,顯現出文學比歷史更為真實【虛構的文學作品VS真實的(?)歷史文獻】
《一九八四》背景設定在1984年,世界只存在三大國:大洋國、東亞國和歐亞國。三國之間則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在同盟與對立中不斷輪替,大小戰役不曾停歇,形成一種恐怖的平衡。

  《一九八四》描述的世界版圖。(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4%B9%9D%E5%85%AB%E5%9B%9B)
書中主人翁溫斯頓身處於大洋國(Oceania),而國家由一黨獨大的英國社會主義黨所掌控,「黨」則由象徵領袖「老大哥」(BigBrother)所領導。國家藉由「電屏」(telescreen)監控與洗腦人民,加上無所不在的秘密警察,以箝制人民行動、言論與思想。
《一九八四》便是描述溫斯頓在這處處受監控的社會環境下,如何從質疑「老大哥」到信服「老大哥」的過程,他更在生命的最後一瞬間認識到:「他戰勝了自己,他熱愛老大哥。」而「老大哥在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這句話幾乎成為本書的同義詞。

<大砲之街>(大砲の街)

大友克洋《回憶三部曲》
大友克洋(Otomo Katsuhiro,1954年4月14日-),為日本漫畫家及動畫導演,代表作為自身擔任導演與原作的《阿基拉》,以及《蒸汽男孩》(動畫)、《蟲師》(電影)等作品。
<大砲之街>是大友克洋《回憶三部曲》其中一部短篇動畫,沒有明確的時空背景設定,主線是一個三口之家,父親是填裝炮彈的工人,母親則是炮彈工廠的製造工,以及身為學生的小男孩。
畫面開始於早上男孩的起床,結束於晚上男孩的入睡。觀眾只看到<大砲之街>許多生活片段所組成的一天:新聞播放著射出大小共幾發砲彈,擊中多少敵人,結尾則是勝利指日可待(?);學校課堂,老師教授與炮彈發射有關的內容;工人在砲台裡填裝彈藥,待指揮官到場後發射砲彈。<大砲之街>沒有敘述故事原由,沒有情節鋪成,卻也顯現出《一九八四》的以下場景:

(1)看不見的敵人─戰爭與恐懼,可以促使人民的團結,是否有戰爭或戰爭順利與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爭必須進行。統治階級透過戰爭,塑造出看不見的敵人,並進一步地對人民洗腦,使人民恐懼與仇恨,進而使其轉向對國家的忠誠與團結,以鞏固統治階級的政權。
(2)全能統治者的形象塑造─統治階級藉由塑造全知全能的統治者(如老大哥與指揮官),透過各種媒體形式,鋪天蓋地向人民洗腦統治者是無所不能,時時與人民同在,國家所有的一切,來自於「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舵手、偉大的統帥」的統治者偉大的領導,而老大哥便成為一個偉大的象徵符號,出現在螢幕、廣播以及各式各樣的宣傳看板與海報,成為統治階級向人民展現的代表形貌,以做為人民愛戴與敬畏等的情感對象。
從1949年《一九八四》出版,到1995年《回憶三部曲》的上映,回顧這將近五十年的歷史演變,必須說喬治•歐威爾實在是神預言,神準地刻劃出其後極權國家的發展,皆再再印證《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內容情節,人性被抹滅,成為集體的意識形態。到底有沒有戰爭,有沒有已經老大哥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民被豢養在這的國度中,或許還會微笑著說:「我們最幸福。」
最後,別忘了「老大哥在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