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19 由團體行為治療經驗談個案的復元力  
由團體行為治療經驗談個案的復元力
 

●陳淑珍

在精神科急性病房要看到病患恢復健康,往往是經由藥物治療後看到病患相關症狀獲得緩解,除此之外,病患在住院期間還能得到什麼?又該如何與家庭生活接軌?到底什麼是在精神科住院期間能讓護理專業施力於病患身上,而使病患於住院期間除了症狀緩解外還能多一些機會訓練自己使其不退化甚至看見自己的能力。

本病房從102年試著運用行為治療理論基礎中的代幣制度、正增強與負增強,原本目的只是為了提高病患職能治療(OT)的參與率達到醫院的要求95%,待成果達標後就結束,誰知道病患參與情況竟出乎意料的認真,常聽到病人為了紅蘋果的集點顆數與護理師爭論,甚至向護理長申訴自己某一天有參加OT,當護理師前來登記時自己剛好被家屬帶外醫,可是確實有參加OT課程,還揚言可請OT師作證等等,透過病患的自覺、旁人(病友、護生、護理師等)的提醒、大家競爭結果的提醒(1.一週內累積集滿5-6顆紅蘋果者,即可更換餅乾1包;一週內累積集滿7顆紅蘋果即可更換飲料1瓶+餅乾1包;每個月總計選出集滿紅蘋果數量最多者前三名,於大家庭會議接受表揚及頒獎(小禮物一份),出現多次諸如此類的行為與聲音,只是為了要證明自己有做到並積極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就是病患復原力甦醒的聲音。

從102年執行到今天107年,已經5年多,隨著病患的執行能力來做項目上的調整,不同角度來看病患的復元力,小則是病患重視自己的基本能力如洗澡儀容修飾等;再者是每日規律參與活動如早操、上下午OT;甚至能遵守一些紀律如戴手圈;這些改變,小至個人,再者是病房這個團體,未來此等好的行為可以被複製到家庭生活甚至延伸到社會紀律,這就是我們從事護理工作能多為病患想的事,讓個案願意從自身出發,藉由病房團體成員的力量,一起經由團體行為治療創造每位個案不ㄧ樣的復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