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6 爸媽我想要交朋友—淺談過動兒的社交技巧訓練  
爸媽我想要交朋友—淺談過動兒的社交技巧訓練
 
爸媽我想要交朋友—淺談過動兒的社交技巧訓練



凱旋醫院 薛惠琪臨床心理師



小明的聯絡簿上,常被老師寫著今天小明拿同學的擦擦筆、小明今天打同學、小明上課愛說話…等,小明的爸媽只要看到聯絡簿就火冒三丈,不是生氣的罵了一頓,就是一頓毒打。父母每天辛苦的站在自己的崗位工作,回家還要處理孩子的行為,有時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時,我們會發現如果當時我可以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討論,如果我可以多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如果我能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或許親子關係會更好,孩子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處理自己行為的適當方法。

過動兒很喜歡交朋友,但是常因他的表達方式不適當而出現讓人討厭的行為,也因此而失去朋友。愛說話常是過動兒被老師抱怨的不適當行為,如果我們讓孩子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愛說話,例如,在上台演講與回家分享學校的事,孩子不但不會被討厭,還能學會分享與傾聽的好行為。此外,未經同意而去拿別人的東西也是孩子常見的不適當行為,針對此行為,我們可以讓孩子學習「停看聽」,先停止自己動手的行為,再看一下東西的主人在哪裡,聽聽看主人是否同意借我

看;孩子做到了停看聽,不但尊重別人,也能學會提醒自己去控制自己的行為。

另外一個讓過動兒交不到朋友的行為就是捉弄別人,拉一下別人的頭髮、躲起來嚇別人、無故發出怪聲音…等,捉弄別人的目的通常除了好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我們可以幫孩子的是先說明此行為的後果,再協助孩子想出一些引人注意的適當方法(例如:幫別人的忙、展現球技),利用適當的方法與同儕互動,不但可獲得友誼,也能讓自己更有自信心。

前面談了一些孩子讓人不喜歡的行為,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幫助孩子建立讓人喜歡的行為,心理學家發現讓孩子常常做好的行為,可以減少不適當行為出現的次數,因此,我們若協助孩子建立輪流、分享、傾聽、讚美別人或是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行為,將有助於孩子交到朋友。這些讓人喜歡的行為,我們可以從家庭生活中開始,在家裡和家人輪流看電視、買東西輪流排隊、回家分享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事、好吃的東西與鄰居分享、好玩的玩具與兄弟姊妹分享、專心的聽家人說話並給予回應、以「我覺得好生氣,因為…」的句子代替說不好聽的話來表達生氣感受…等。

孩子的行為總是有其背後的原因,我們若能試著聽聽看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說明他的行為後果,並和孩子討論控制自己不適當行為的方法,協助孩子培養讓人喜歡的行為,孩子一定可以交到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