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身邊長者的一瞥- 潘大哥  
身邊長者的一瞥- 潘大哥
 
● 如雁

  ㄧ頂黑色的鴨舌帽覆蓋著灰白的頭髮,雖然是我們團隊中年齡最大的,再兩歲就80了,潘大哥卻依然步履穩健,經常走在前頭。雖然是他第二次到九寨溝旅遊,他仍然興致盎然,對任何景點都沒有錯過,難走的路也沒讓他猶豫怯步,還可以在海拔近四千公尺的黃龍來回走個七公里,仍然面不改色,勝過年輕人。

整個團隊就他ㄧ人吃素,餐館經常都只是給他兩、三大碗公裝的簡單素菜,他也吃得怡然自得,沒半句怨言,頂多再跟夥計要點兒他愛吃的麵。

他帶著他自己買的照相機,沿途拍錄下他要的景物,也熱心幫我們拍照和錄影,之前他去旅行也是這樣,回來後,他剪接並配上音樂,製成一片片DVD,提供給想要的同伴,也為自己賺取一些工本費。其實,手頭寬裕的他並不需要這些錢,對他而言似乎能力的挑戰與肯定勝過那小額收入,因為他得花費遠大於收入。在返途的候機時間,潘大哥走進販賣攝影器材的商店,看看有什麼新產品,他總是很留意時下新上市的照相、錄影器材,看看它們有什麼新的功能,他並盤算與計畫如何以較省錢的方式,來擁有更好的設備;年輕時期務農,讓潘大哥養成簡約的習慣,一直以來,他總是設法以較低的價錢買到較高級的貨色,這也是經常引以為傲的成就。

雖然有點兒重聽,他仍然有興趣與人聊天,說話聲音蠻不小的,音調中帶點笑意,節奏卻是慢慢地,也給人一種獨特而穩定的感覺。

旅途中,他告訴我他如何運用水力來發電,照明在溪流邊的自家庭院:他以塑膠管引用有坡度的溪水,讓溪水的衝力沖刷他設計的水車,再將水車接上發電機。他並想把他的裝置告訴媒體與學校,希望讓中小學生能來參觀,讓學生有機會看到如何運用大自然資源…。他懷抱著一片熱誠。

他邀請我們參觀他的果園,他在果園裡種了250棵的西印度櫻桃,將櫻桃採收後作成果汁,提供給親朋好友以及愛好的新知舊識。他說這種果汁有極高的維他命C與菸鹼酸,對身體很好,並拿出他委託相關單位檢驗的數據給我們看。真的耶,很具有說服力,我們每個人都忍不住地喝它個一、兩杯;他這種引用數據的作法,很符合現代學術界的科學要求,想不到一位年近八旬老翁,一個草根出生的農夫,能有這種現代科學的態度,他可真有活到老學到老,不跟當時社會脫節,不畫地自限的學習精神呢!

潘大哥出生農家,有多個兄弟姊妹,在那個時代,那樣的農家,並沒機會接受很高的學校教育,潘大哥完成基本教育後,就開始從事家族耕種。他努力經營自己的農地,讓生活能有餘裕,並得以擴充自己的農地;同時他也讓自己嘗試新的作物,新的事物。直至晚年,潘大哥仍然退而不休,經營著那一片果園,實踐自己的夢想,也經常有一些小發明、小創作。問他怎麼做到的,他以台語說「就是動腦筋,用頭殼去想。」,他告訴我,他遇到問題總是動腦筋去想辦法解決,當一些需要或有一些想法時,他總也動腦筋去試試看,不輕言放棄。他認真搜尋現有的知識,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與整合,不斷地嘗試,期能實現自己的想法。

潘大哥這種從做中發現問題,從做中產生需要與想法,再設法解決,難道不是「做中學」的極致?除了這個之外,重要的是,他對生活始終懷抱著熱情與創意,在現有的生活中,設法創造出新的可能,而且他對自己也懷抱著信心並有樂觀的想法,相信成功是可能得的。80高齡的他,還經常旅遊,經常拍照,經常與較年輕的朋友在一起,重要的是他對生活經常懷抱著想望,並想辦法去實踐他的想望。他這樣的行事作風,何嘗不是一個好的生活典範呢?我要常提醒自己,向他看齊,對生命保有熱情與創意,並踏實「動頭腦」地去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