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讓社區生活陪伴長輩們的一生-預防及延緩失能計劃  
讓社區生活陪伴長輩們的一生-預防及延緩失能計劃
 
●職能治療師 趙健宇

  隨著醫療的進步,國人國均壽命也逐年增長。疾病的型態也從早期的單純及急性疾病轉變為慢性且多重的疾為主。根據經建會人口結構變動趨勢(中推計結果),我國至2017年65歲人口已到達14%,已達到高齡社會的狀態,而預計於2025年65歲以上人口高達20%而成為超高齡社會,在2060年更高達42%。在扶養比的預估下,高齡人口/工作年齡人口推估,2010年為1/6.6 ,2025年為1/3.4,2060年約1/1.2,從以上數據可預測高齡人口愈來愈多。在這樣高扶養比的時代,照顧長者,是家事也是國事。面對整個社會結構的改變,政府也積極推動長照規劃與立法。

  而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問題則是我們該去面對及重視的議題,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明顯增加,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失智症:公共衛生優先議題」,且依據衛生福利部100年至102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全國性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8%,推估105年的失智症老年人口將超過26萬,未來四十年更可能突破85萬人。依衛生福利部委辦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發現全台九成以上失智者居住於家中,失智程度以極輕度及輕度者約七成四為多數。然而在失智症個案中,除了能明顯被察覺的記憶力及定向感等認知功能衰退外,生活自理自主性及生理機能的退化為最影響生活品質的要因。根據國外文獻指出:事故傷害是老人十大死因之一,65歲以上的老人是跌倒死亡的最高危險群(51.0%)。而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約有30~40%發生跌倒的情況;80歲以上之超高齡老人跌倒比例更增加到50%。國外統計年紀大於65歲社區老年人,一年內除了有30%~40%的人有跌倒經驗,其中近一半的人會反覆性跌倒;10%的人會再次發生嚴重創傷,如骨折、腦出血、軟組織受損及頭部傷害。

  在老年族群裡,跌倒因素中,意外、步態與平衡疾病、頭暈為最常發現之狀況;而在大型研究之分析下,下肢虛弱、步態障礙、平衡障礙則為高齡跌倒的主要因子。肌肉萎縮或鬆弛是常見的退化情形,如此易造成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平衡能力不佳,進而增加跌倒的機率與危險性。此外平衡控制能力是受神經系統、前庭系統、視覺、本體感覺、肌力與肌耐力等因素調控,隨著老化漸漸地影響了老年人姿勢控制的能力。在老年生活中如果出現平衡能力不佳,則活動能力將大幅下降,跌倒機會也相對增加。

  平衡能力對長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與品質有莫大相關,良好的平衡能力能讓長輩在安全的情況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項,減少長輩跌倒的風險,幫助他們維持獨立的生活帶來自信。目前社區中仍有許多獨居的長者,且照顧者對於長者的照顧需求及服務支持缺乏,在長照2.0的政策下發展設計方案及模組,針對體弱或亞健康老人提供不同強度的運動方式即可提升長者平衡能力及功能性移動能力,降低跌倒風險,使長者盡可能留在家裡或社區中生活;同時藉由下肢肌力訓練及平衡促進團體的早期介入服務,可有效延緩失能狀況,提升生活品質及降低照顧成本。

  凱旋醫院為了與您一同守護長輩們的健康生活在體能、認知、家庭互助、懷舊及口腔衛生設計了不同的模組及方案,期待能讓長輩在自己的社區中維持其身心靈的健康。我們已經準備好為長輩們的服務了,你們準備好了嗎?會一起加入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中吧!


社區長輩對課程十足滿意

專業師資給予教學指導

經過紮實訓練所培育出的團隊